SingThink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dushandong

博文

从“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起

已有 5179 次阅读 2009-7-17 14:23 |个人分类:纯粹哲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认识论, 巴门尼德, 赫拉克利特

 前两天毕业生请课题组老师们吃饭。席间谈到了哲学,Prof. Liu 说哲学就是研究诸如“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问题,一般问题很枯燥。师妹问我为什么会喜欢枯燥的哲学。我回答说,哲学是提供了一种把复杂世界看简单的方式。

我现在觉得这个答案不准确。哲学让人不至于妄自尊大,也不至于妄自菲薄。她提供了一种对思想规律的认识。比如“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其实说出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世界是流变的。我们人类的思维如何把握流变的世界?

考究起来,这句话出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的主张是世界始终在变化。语言表达的世界就存在一个先天的缺陷,语言说出来,写下来,是静止不变的;但是这些符号系统表达的内容(世界)却在一刻不停地变化。那么结论就是:语言不可信。最终是世界不可知。

与此相对立,同时代的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认为:世界从来不会变化。任何语言都有价值。

我们熟知的谚语也表达了这个矛盾的观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太阳底下无新事”。

语言符号系统在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都明明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如何理解语言和它表达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我想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共相和殊相。比如“桌子”,世界上什么是桌子?我们可以给出若干种概念。从功能上讲,从形状上讲,从颜色上,从质地上。。。。。其实桌子是一个集合的名字,符合某种要求的一类事物。世界上不存在“桌子”,只存在房子里的木头的桌子,铁桌子等等一个个具体的物体。“桌子”是共相,而这些具体的物体,是“桌子”的殊相。

语言系统表达世界,是要在共相上表达,才能避免“赫拉克利特”的哲学灾难。才能构建起稳固有效的概念体系。

科学也是如此。科学要透过易变的现象表达背后稳定的规律和原因。

读哲学其实有两种后果。一是把人带入冥思的艰苦的时光,一是把人引入了稳固的理智安逸生活。前者会催生出欣欣向荣的未来,后者会堕入教条主义深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8709-244037.html

上一篇:长城
下一篇:生活如此美好,而我如此糟糕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6: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