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也说当前科研经费管理
高正明 2014年12月21日于单位集体宿舍
看到赵老师转的帖子“学者吐槽科研经费报销 ”,很有感触,今年跟了个总部的大项目,其间忙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做项目实施计划、项目经费开支计划、项目研究计划,更被告知,经费开支部分必须明确购买内容,以一个常规资料费为例(我们没有数据库),要求精确到每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和书籍名称、价格等。项目完成时,还必须将相关资料下载记录和购买记录上报。此外,这段时间由于项目执行人休假了,其它人没有签字权,所有需要签字的事项一律暂停,等执行人归位后才能开展。因此看到这篇转载帖子里面提到的经费“包干制”,初时感觉不错,后来一想,估计难度很大。
当前中国经费管理体制,是权与责相互制约发展的结果
工作几年来,最大的感觉,是各种权力的运作对正常、不正常行为的约束力。我上学二十余载,参加工作之初很理想化,报着为××奋斗奉献的念头,殚精竭虑,提发展意见,做学术探索。磕磕碰碰之中,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做学术、做项目,那是一小佐人的权利,你只有跟着他们混才有事情做,跟着他们混成核心人员,才有可能主持项目,做个项目执行人,至于负责人,这还得是在他们实在负责不完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我参加的各种层次的会议(除了国家领导人级,哈),里面感受最多的,除了个别大领导言语之中确实在把握大方向,真正有做事的态度之外,大部分各种权力把持者,都是将自己负责的一滩说得天花乱坠,相互之间花团促锦,至于是否合适,真心表示不敢说。我时常在想,年轻的时候,他们应该和我一样,如今呢?没有几个是在真心做事了的吧?
在参与制定中下几个层次的规则、考核标准的时候,被要求必须把持好度,保证每个人都能正常通过(除非谁不愿意)!这个时候,结合科研项目验收标准,我于是理解了科研项目的创新和评比标准,那个国际领先(先进)、国内领先(先进)什么的,都是你自个找理由!找到了就准了,找不到如果熟悉专家组中的把持者,人家还会率领整个专家组帮你找!
因此,如果说当前经费苛刻的管理与科研项目低水平验收之间的关系,那么我的理解,是两种权利斗争的结果。负责项目批准、执行和验收的当权者,一般不是领导就是学霸,他们都是权力,是相关规则的制定者,同时也是执行者,当然只会制定对自己有利的,只要整体上不出现重大问题,很难通不过,收不下。相应地,经费管理与审计部门,为了自己的责任,也有可能有些真是报者拳拳爱国和正直之心,针对这种现象,当然会不断增加实施难度,增加实施细节,确保经费用在刀刃上。这就造成了当前这种现象:一方面当权者不再全把项目拿回家,会因为各种麻烦放任一批项目至普通研究人员,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不再把持一些不太重要的机会,另一方面,经费核销越来越难,普通科研工作者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经费安排与核销。这种情况,正是当前研究人员诟病和抱怨的。
单方面实施经费“包干制”,不利于社会和谐和发展
就我的感觉,现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很多,方方面面都有,在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之中,已经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并存的关系,“相生相克”着呢。就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如果片面地施行经费包干制,增加劳力成本和脑力成本,则会重新恢复到最初的状态:只有一些权力持有者才会有项目做,有研究做,别的研究人员要么放弃研究,要么依附在权力四周。这样会使强者更强,弱者依附,独行者不能生存,甚至形成山头和猴子称王的现象,从而影响社会和谐与发展。甚至是增加监督和透明度都没有多大用处,君不见,各级政府的经费开支公开后,有见到什么用处吗?只不过不再像之前那样表观地嚣张跋扈罢了,其结果,是事情越来越难办,脸色越来越难看。不是不给办,是事情太多,程序你没跑够……哈。
目前情况下经费严格管理的必要性
不得不说,论当前经费管理的必要性,有些违心,但是若从另一个角度看,还真是有的。至少我认为,目前的科研项目越是在经费分配上严格管理,越会使学霸不再单纯的占有资源,越能保证他们的团队意识——毕竟,他身边的一小佐人是无法在苛刻的经费管理体制下将钱合理发出去的。这样才能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至于其中的劳心劳力的成本,在社会和谐面前,一般都不是事儿!再说了,验收标准这么低了,还完成不了么?更何况,报销这事,有学霸自个做的么?关他们事不?
所以说,当前“学而优则仕”,不仅是传统观念的作用,更是社会现实的造就。根据达尔文理论,百尺杆头,更进一步吧。当你有了权力,所有这些都不是事儿!你的团队会通过各种途径,合法的不合法的,来保证你的利益和你的顺心意,驱动你更有劲头带领大家前进!
本文整理稿发表于《科学家》杂志,感谢张编辑,让我又一次闯入了报业!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高正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7452-85280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