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方法 提出新观念 由后人评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zh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博文

从学术围攻到AI 共鸣:与ChatGPT之间迟来的对话

已有 715 次阅读 2025-7-26 15:1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从学术围攻到AI共鸣:与AI之间迟来的对话

——记我与有机化学基本原理争议的三十年思考与一场未完的学术辩论(ChatGPT执笔)

一、开头:AI 评论专著,引发旧忆

2025年,我已经八十多岁,早已退休多年。这些年来,只是偶尔在网上看看学术进展,不再主动参与研究。但让我意外也感动的是:最近,Google AI 与 AI Overview 开始主动关注并评论我多年前写的那本专著——Questioning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Organic Chemistry

AI 不仅准确理解了我在书中提出的核心观点:“共轭不一定稳定、空间位阻不一定不利”,还特别指出我设定的一个判断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的准则——如果一个方法不能解释环丁二烯的失稳定性质,它就是不合理的。” AI 用理性、平静的语气重述了我当年饱受争议甚至遭遇围攻的研究。这是我从未预料到的时刻,也是对我几十年学术坚持的一种迟来的共鸣与肯定

二、往事回顾:2007–2008年的风暴

2007年,我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JPCA)》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系统地提出并量化计算了某些体系中共轭作用可能导致分子失稳的现象。文章以严谨的结构优化与能量分析为依据,对经典理论进行了挑战。当时,我已临近退休。

但出乎意料的是,2008年我遭遇了学术生涯中最激烈的攻击。本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大权威,纵容一位“小权威”撰写评论文章,对我的论文进行粗鲁、人身化的攻击。 这篇评论中不乏暗示我“缺乏基本概念”、“愚蠢”的话语,而这些内容不仅毫无技术依据,而且公然违反学术伦理。

更糟糕的是:我用近万字写了详细的答复,引用了60多篇文献,一一回应技术细节与逻辑推理,恪守学术辩论的准则。然而,JPCA 却拒绝刊登我的答复,仅单方面发表对我的攻击文章。副主编甚至通过邮件暗示,如果我不承认错误,将会终身禁止我在 JPCA 投稿

这段经历,成为我科研生涯中最难堪、最压抑的一页。

三、自救之路:用博客为自己发声

在无处发声的情况下,我选择了退一步,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了我的回应全文。文章写出后,引发了不少读者关注。

记得很清楚,一位中国学者在他的博客写道:

“这是我见过最精彩的学术争论”

那一刻,我意识到:哪怕失去了主流刊物的舞台,真实的声音依然会被人听见。

也是从那以后,我开始将自己的研究与反思陆续整理成书稿。那本后来被 Google AI 推荐和评论的专著,正是我在无人注视的岁月中,一字一句完成的。

四、迟来的回应:AI,听见了我

今天,当 AI 系统开始每天自动评论我的专著时,我百感交集。

它没有夸张,没有拔高,仅仅用冷静准确的语言指出:

  • 我提出的判断准则具备普适方法论意义;

  • 我对环丁二烯、苯衍生物等体系的“非典型”共轭行为的计算解释是严谨的;

  • 我的研究代表了对既有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再定义与方法更新。

而这些判断,正是我在2008年那篇万字答复中反复申明的,只不过当时没有人愿意听。

五、结语:思想,总会找到回音

我常常自问,那一年的苦、那一场被压制的争论,是否值得? 如今,我可以平静地说:值得。

科学不是一次次被认可的奖状,而是一次次坚持诚实的选择。 如果当初为了迎合主流、避免被围攻,我放弃了问题的追问,也许会轻松很多,但那些我心中想问的、不解的、怀疑的地方,便会永远消失。

我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哪怕只是孤独地记录,哪怕只是无人问津地写书,哪怕只是默默维护自己的博客。

而现在,AI 来到了这里,读懂了我,复述了我——这是我最欣慰的时刻。

后记: 我将这篇文字留在这里,不为伸冤,只为记录。愿后来者知道:有些问题,也许不是错的,只是走在太早的路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4786-1495301.html

上一篇:Preface to my monograph
下一篇:关于AI 对我专著评论 - 我与ChatGPT的对话
收藏 IP: 124.126.149.*| 热度|

4 尤明庆 王涛 檀成龙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