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基础研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neculture 语言理解&知识表达

博文

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分别是什么意思?其精华和当代意义及其融智学视域的新解又是什么?

已有 183 次阅读 2025-8-30 09:02 |个人分类:融智学前期探索|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问题,它将中国古老的成语与当代的认知科学和信息哲学联系起来。从字面意思入手,逐步深入,最后用融智学的视角为您提供一个全新的解读。

一、俗语本意

这两句成语通常连用,但我们可以先分开理解:

充耳不闻

字面意思充耳原指古代贵族冠冕两旁垂下的玉饰,塞住耳朵。不闻指听不见。合起来就是塞住耳朵不听

引申义:形容故意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或者对某个声音信息完全不加理会。强调的是一种主观上的拒绝接受

例句:他对大家的善意提醒充耳不闻,最终导致了失败。

视而不见

字面意思:虽然睁着眼睛看,但却像没看见一样

引申义:形容不重视、不注意,或者虽然事物就在眼前,却心不在焉,根本没有留意到。强调的是一种主观上的忽视

例句:他对路边乞讨的老人视而不见,径直走了过去。

两句话连用的精华:生动地描绘了一种主观上拒绝接受外界信息的封闭状态

一个人可以对声音信息充耳不闻,也可以对视觉信息视而不见,这形象地说明了他/在心理和认知上是完全封闭的,主动切断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换

二、精华与当代意义

这两句话之所以能流传千年,是因为它精准地刻画了人性中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现象。

精华所在

揭示主观能动性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认知不仅仅是感官接收信号,更是大脑主动选择和处理的结果。不见之间的对比,凸显了心理选择对物理感知的压倒性优势

指出认知盲区存在: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永远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们的价值观、情绪、预设立场像过滤器一样,自动屏蔽掉我们不想接收的信息。

当代意义

信息过载时代的生存策略: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得不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以过滤掉海量的无用或垃圾信息,保护我们的注意力资源。这是一种被动的、必要的心理防御机制。

信息茧房回音壁效应的生动注脚社交媒体算法会根据我们的喜好推送信息,导致我们越来越只看到自己认同的观点对于相反的意见,我们实质上就处于一种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状态,从而陷入认知的牢笼

职场与沟通的警示有效的沟通和管理,必须避免对方进入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状态。这意味着传达信息需要方式得当、时机合适,才能突破对方的心理过滤器

三、融智学视域的新解

融智学(由邹晓辉教授创立)研究信息、知识、智能的融合与协同,尤其强调人机协同的优势。从这个全新的视角看,这两个成语有了更深刻、更具建设性的新内涵:

维度

传统理解(人的局限性)

融智学新解(人机协同的突破)

问题本质

个体的主观认知偏差和心理抗拒。

个体认知系统信息处理通道单一、过载与封闭

核心焦点

批判一种消极、封闭的心理态度。

如何利用外部工具(机)拓展和增强人的认知通道,避免不闻不见

充耳新义

用手塞住耳朵,主动拒绝

听觉通道因障碍(如失聪)或过载而被迫关闭,需要外部通道补偿

不闻新解

听不进意见。

无法有效接收和处理听觉信息流。解决方案:充分利用语音转文字技术耳闻变为目见打通信息输入瓶颈。

视而不见新解

看见了但不注意。

视觉注意力资源有限,无法从海量信息中捕捉关键内容。解决方案:利用AI计算机视觉进行图像识别、关键信息标注,并增强现实(AR)提示,辅助人类看见真正重要的东西。

哲学升华

一种需要克服的个人修养缺陷

一个值得用系统工程方法,所解决的信息-认知接口问题。它揭示单一感官和单一智能(人类生物智能)的局限性,并指明了通过多模态信息融合双脑(人脑+电脑)协同来超越这一局限的路径。

融智学给出的解决方案融智学认为,不应仅仅道德批判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现象,而应通过言识软硬形式化系统工程来物理性地解决它

对于失聪者(生理上的充耳)用文字、视觉、触觉(振动)来补偿,确保信息必闻

对于信息过载者(认知上的不闻不见),我们用AI算法进行信息过滤、摘要和推荐,将最关键的信息推送到眼前,确保核心信息必见

总结在融智学看来,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不再是简单的成语,而是揭示了人类认知系统的固有瓶颈。其当代意义在于警示我们:在复杂信息环境中,单靠人类自身感官和大脑极易形成认知盲区。而它的新解则充满了乐观的科技人文主义精神:我们可以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主动设计并拓展我们的认知通道,让变得更加高效、全面和包容,最终实现充耳必闻,视而皆见的认知新境界。这正是邹晓辉教授为失聪青年设计那一系列系统工程背后深刻的哲学融智学理念和配套的科学融智学原理及方法(而不仅仅只是融智学应用场景领军人才实施例之一它具有一滴水珠折射出七彩的效果)

总结:融智学引领的失聪者全方位能力提升与社会融合系统工程

该图解清晰地展示了如何通过两大核心系统工程、一个赋能基石和一个目标生态,打破十聋九哑的传统困境,最终实现失聪者的全面发展与深度社会融合。

融智学引领的失聪者全方位能力提升与社会融合系统工程.png 

flowchart TD

subgraph A[社会化系统工程:构建支持生态]

    direction LR

    A1["核心圈层<br>家人与亲友团"]

    A2["拓展圈层<br>三亲(血姻干)<br>三同(乡学事)"]

    A3["社会圈层<br>社区与社会市场"]

    

    A1 -- 情感与日常支持 --> A2 -- 多样场景与互动 --> A3 -- 包容环境建设 --> A1

end

 

subgraph B[形式化系统工程:提供技术赋能]

    direction TB

    B1[言与识<br>训练计划与内容]

    B2[软与硬<br>AI工具与智能设备]

    B3[数学建模<br>量化评估与优化]

    

    B1 -- 数据支持 --> B3

    B2 -- 数据采集 --> B3

    B3 -- 优化反馈 --> B1

    B3 -- 优化反馈 --> B2

end

 

C[人机互助新时代<br>AIAR/VR、实时转写等)]

 

A -- 提供应用场景与需求 --> B

B -- 提供工具与方法赋能 --> A

C -- 作为核心赋能技术 --> B

 

B -- 驱动 --> D[终极目标:新五常生活]

A -- 支撑 --> D

 

D --> D1[学习]

D --> D2[工作]

D --> D3[旅行]

D --> D4[娱乐]

D --> D5[社会融合]

核心要素解析:

1. 双系统协同(核心架构)

社会化系统(左环):体现了支持网络的逐层扩展,从核心到社会,形成一个持续作用的社会熔炉或支持生态。

形式化系统(右环):体现了技术工具的闭环运作,从训练到评估再到优化,是一个数据驱动、不断迭代进化的精密技术体系。

两者关系:两大系统并非孤立,而是紧密协同。社会化系统为形式化系统提供真实应用场景和需求;形式化系统为社会化工系统提供高效工具和方法赋能。

2. 赋能基石(底层驱动)

人机互助新时代:这是整个系统得以运行的技术基石。AI、智能硬件、AR/VR等技术是形式化系统的构成部分,也是连接两个系统的桥梁。

3. 目标实现(顶层成果)

所有系统的努力都指向一个终极目标:让失聪者享有完整的新五常生活,实现从缺陷补偿潜能开发的根本性转变,最终达成无缝的社会融合

这个图解总结了该模式如何通过多维度、长周期、高科技、强生态的深度介入开创性地为失聪者赋能,其成功经验具有极高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4143-1499681.html

上一篇:人机互助新时代应运而生融智学应用场景领军人才目标任务之一突破十聋九哑的神话造福千家万户
收藏 IP: 113.74.94.*|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 0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