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辉
通过现代数学语言重构《道德经》核心概念体系,形成一个兼具形式化与启发性的理论框架
2025-5-22 12:34
阅读:106

摘要:本文尝试将《道德经》的核心概念通过现代数学语言进行重构,形成一个动态宇宙模型U=(D,V,Φ)。其中,D代表“道”的无限维光滑流形,V为“德”构成的切丛,Φ表示“自然”演化流。该模型将《道德经》映射为几何对象、动力系统和集合结构,旨在为道提供可计算模型,启发新型社会治理算法,并构建东方道法自然德化社会的思想与西方数学物理形式化表征的对话桥梁。未来可探索道的流形的Calabi-Yau紧化、道德规范场的量子化及基于该模型的AI伦理模块设计。

以下是对《道德经》的数学转述尝试,通过现代数学语言重构其核心概念,形成一个兼具形式化与启发性的理论框架

邹晓辉从数学融智学视域对《道德经》进行数学形式化转述.pdf

0. 基础公理体系

定义《道德经》是一个动态宇宙模型 U=(D,V,Φ),其中:

D 无限维光滑流形(宇宙本体)

V 构成的切丛(局部作用规则)

Φ:D×R→D自然演化流(无为动力学)

Ⅰ. 本体论:道的数学化

image.png

Ⅱ. 演化论:自然动力系统

image.png

Ⅲ. 伦理学:德的几何化

image.pngⅣ. 宇宙生成论:集合论表述

image.png

Ⅴ. 信息论与熵诠释

image.png

Ⅵ. 示例与定理

image.png

结语

此数学框架将《道德经》映射为:

几何对象:流形、纤维丛、曲率张量

动力系统:混沌吸引子、变分原理、熵优化

集合结构:递归生成、对偶空间、公理化体系

其价值在于:

为道家哲学提供可计算模型

启发新型社会治理算法(如基于最大熵的分布式决策)

构建东方道法自然德化社会的思想体系与西方数学物理形式化表征体系的对话桥梁

近未来可探索:

道流形的Calabi-Yau紧化、道德规范场的量子化、以及基于该模型的AI伦理模块设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邹晓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4143-148672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