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基础研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neculture 语言理解&知识表达

博文

给中国语文现代化协同创新机身插上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翅膀

已有 1490 次阅读 2018-4-6 08:16 |个人分类:学术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国语文, 双字棋盘, 知识大生产方式

 

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给中国语文现代化插上翅膀:人机双脑协同分析汉字文本


2018-4-6 邹晓辉晨于北京家中(昨晚晓辉就此话题分别与马庆株教授和林建祥教授微信视频对话交流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认可、肯定和鼓励,今晨来灵感随即给马教授再发微信一气呵成起草并修订了此发言稿,再请马老师及有关各位公开地斧正、修订和润色!

         农业时代物质小生产的问题与工业时代物质大生产的创新之间的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现在回顾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前两个时代的知识小生产的问题与信息、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知识大生产的创新(酝酿过渡乃至阵痛期)之间的社会现实发展变迁,虽然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但是,对于人们而言,至今仍然呈现出扑朔迷离的情状。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一次的社会大跃迁如此困难呢?

         对此,经过哲学深刻的理性反思和科学严谨的经验预测,笔者发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可称之为核心科学问题:在知识小生产方式方法上的问题。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与历史必然。

         在合适的地点、时间和人群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创新的幼芽一路呵护地前行,直到有一天,它的爆发点,就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这个契机就是目标管理与自我管理可协同兑现之时。

         教管学用结合的社会化系统工程遵循的目标导向,其兑现方式,即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议书提出的科学目标:知识大生产方式方法上的创新。

         用知识大生产方式做文本分析可让广大师生通过人机双脑智慧能力瞬间完成一个知识模块精加工过程。

         这种发挥群英优势快速找出一小段文本里的语言点、知识点和原创点的大生产方式,与一个人阅读理解和重组表达的知识小生产方式相比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因为,它可把千万个人甚至无数个小组乃至班级的广大师生的智慧能力融通融合。

          这在以往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知识小生产方式做不到的。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现在也是一个教育大国。

          人口素质与教育质量如何快速稳步可持续地提升?

          一直是一个最重要且棘手的问题!

         无论是听读理解,还是说写表达,都需要人们具有快速分析一段话语或文本的智慧能力!

          任何一个学科、领域、行业、语种和媒体的顶级专家学者的锻造历炼,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过程里来都是一个长期持久的逐步循序渐进的过程。

          哪怕仅仅是对一首诗歌或一段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的锻造历炼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现在,利用双字棋盘,可以通过适当的快速集训,让广大师生乃至普罗大众,经过懂会熟巧用五个步骤的人机交互训练,即可迅速实现对任何一段文本的知识模块精加工。

         理想状况下瞬间即可提炼出一段文本里包含的语言点、知识点和原创点。

         现在,我们选择首先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等一批语文学科领头羊的高校来做典型示范。

          进而,将快速推广普及到更多的985和211大学甚至其他更多的高校乃至中小学。

         我们知道人类是会说话尤其是可做到懂礼貌地好好说话的语言动物。明确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古今中外由于做不到这一点而发生口角争执是非分歧而造成的误解伤害甚至殴斗战争到情况比比皆是!

         如果人们从小到大都能做到迅速精准地理解和表达任何一段话语或文本,那么,人际关系必将得到显著改善或优化。

         知书达礼是会说话的人类每一个成员可终身受益的,基于双字棋盘和知识大生产方式而做的国家精品课程中每一个言语片段即文本分析就是广大师生乃至普罗大众终身教育最根本的必修课

         让我们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给中国语文现代化插上翅膀,通过人机双脑协同分析汉字文本这样的知识大生产方式的推广普及,来加速实现中国梦的进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4143-1107644.html

上一篇:2006-4-8字本位与中文信息处理zou.docx
下一篇:发现彼此内心的灵魂伴侣: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联姻的实质
收藏 IP: 117.6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