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基础研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neculture 语言理解&知识表达

博文

回顾2012年北航演讲后的一段简论和对话

已有 1802 次阅读 2017-12-22 15:08 |个人分类:语言学基础研究|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语言棋盘, 知识棋谱, 言和语

邹晓辉Geneculture的汉字棋盘原理及其使用方法或途径

2012-10-18 09:24阅读:104
1.背景
ZouXiaohui 8:42:29
索绪尔曾用棋理比喻文法的。对此,我是很认同的,因此,可以说,我的汉字棋盘原理就是从“索绪尔曾用棋理比喻文法”这个思想直接继承过来的。
2.分析
ZouXiaohui 8:45:06
在我看来,困扰着索绪尔的问题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不明确——也就是说语言学没有像数学和物理学以及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精准描述的研究对象。
ZouXiaohui 8:46:41
词素(语素),词,词组(短语),句子,似乎都是,因而,也就都不是。这就是问题所在!。
3.拓展
ZouXiaohui 8:54:05
在我看来,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索绪尔没有办法区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这不能怪他,因为他那个时代还没有我们现在驾轻就熟的现代数字计算机,更没有融智学基于语言哲学的语义三角而提炼出来的融智三棱(即信息四面体)的哲学观点和相应的可做到集人类知识之大成的系统科学方法论,所以,他虽把语言视为了价值系统,却没有一个适合的融智方法论(即“可做到集人类知识之大成的系统科学方法论”)来指导其继续前进!。
4.进一步拓展
ZouXiaohui 9:12:17
必须指出:索绪尔把语言视为价值系统这样的思想,也是我很认同的。因此,我也是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走的。我的幸运在于:我从弗雷格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之语义三角提炼出了融智三棱(即信息四面体)的哲学观点——这正好与我从克莱尼的小字符串形式理论(直接形式化方法)发展出来的理想集合划分或分类而发展出来的间接形式化方法和从图灵的直接计算模型而发展起来的间接计算模型是相相呼应的,从而也就为解决弗雷格等人的数理逻辑蕴含的悖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形式化基础和相应的可做到集人类知识之大成的系统科学方法论基础。这样,就可能把我的哲学宏观框架和科学微观分析之间的桥梁建立在这个很好的形式化基础以及系统科学方法论基础之上。而言和语的关系这个广义文法的基础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推到了很关键的一个地位,它不仅是以汉语为例阐述的普通语言学之明确的研究对象,而且还是以汉语(中位)为例阐述的形式语言学(同时也是普通信息学即形式信息学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之最为简洁的形式理论(可由我发现的两个信息基本  定律加以清晰地表达)。
附录:对话之二(一对一交流)
煌罗德修 9:12:35
汉语形字和义字可以继续拆分,音字则是不可拆分的可独立存在的最小结构单位。为研究及表述之方便(规避非学术性义项),笔者将其命名为“言”,将由“言”组成的线串诸如词,词组(短语),句子(即二字组、三字组、四字组、……n字组)统称为“语”
煌罗德修 9:13:25
汉语即为由“言”组成的“语”之棋盘
ZouXiaohui 9:15:24
于是,语言和信息两个领域的研究者们也就必然同时遭遇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与信息学和信息哲学的四重迭交困惑!。这就给我预留了千载难逢的发现创新和发明创造的契机。
煌罗德修 9:15:57
每一个语言主体分别持“言”依循主观意愿(意)与一定走棋规则(义)走棋(语言或言语)
ZouXiaohui 9:16:03
表扬:你的思考是积极而有意义的。
提示:
煌罗德修 9:16:39
每一次对话即为一次对弈
ZouXiaohui 9:17:12
我明确地指出过:词兼有言和语双重属性。
煌罗德修 9:17:35
每一个保存的棋局即为著作
煌罗德修 9:18:05
呵呵
煌罗德修 9:18:22
这些都是我所消化的您的想法
煌罗德修 9:19:29
我知道您是怎么想的了,我希望完善您的棋局之喻
ZouXiaohui 9:20:15
语言(例如汉语理论系统)就是由“言”组成的“语”的弈棋法则系统;言语(例如汉语实际情形)则是由“言”组成的“语”的具体弈棋过程及其各种状态的记录。
ZouXiaohui 9:22:28
棋理是语言(例如汉语理论系统)遵循的原理;棋路乃至棋局则是言语(例如汉语实际情形)表现形态。
ZouXiaohui 9:24:01
表扬,你已经真正地开始理解我的汉字棋盘原理及其使用方法或途径了。
煌罗德修 9:25:51
只是我对语言和言语的理解处于常识性义项阶段呵呵
ZouXiaohui 9:26:50
再进一步就可以达到专识性义项层面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4143-1090987.html

上一篇:智能教育协同创新:学术引领与产业驱动的数字化进程
下一篇:数据科学(树叶)-智能科学(树干)-信息科学(树根)
收藏 IP: 117.6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