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霁培
疆行漫记29, 2017年7月15,狮泉河
2017-9-4 16:12
阅读:5083

这里说的狮泉河其实应该叫狮泉河镇,是一个沿狮泉河岸建设起来的城市,作为阿里地区的首府,其规模与内地同级别的城市相比,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考虑到阿里地区地广人稀(30多万平方公里才10多万人,差不多3平方公里1个人), 你就会觉得这个城市本身已经是个奇迹了,事实上,这里的饮食、住宿等条件都很好。而且这一切不过是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

“镇中的街道已拓宽,老街两旁的蓬屋都被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和平屋取代。这些新建的房屋多半被劈为店铺和饭馆,成为这座荒原小镇的主要景观。...店铺多由四川和甘肃人经营,他们零售并批发各种小百货和食品。货品等级几乎全是低中档的,价格不菲且伪劣多多。在走遍西藏的那些日子里本人也吃过不少苦头:电池一闪即灭,袜子一天便破.......至于商品有否厂牌及生产日期,则不属‘问题’之列-边缘地区的人们很少讲究这些,也没法讲究。......狮镇中心有一圆状街心草坪。由该草坪再辐射出四条路去。....狮镇以从它的胸腹中流淌过的狮泉河而得名,前身在30年前仅是个游牧人的夏季营地。它的迅速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契机主要是:原先拟坐阿里地区首府的噶尔在自然条件方面有诸多不适:由新疆代行了多年的对阿里地区的管理权于80年代初交回西藏。.....西藏高原的夜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沉寂。荒原小镇上的几许灯火、饭馆和舞厅里间或传出来的各种声响,将人们从久远的古代拉回到现实。那晚我走在大街上时,已是还有半小时全镇即要停电的2330分。几乎在狮镇将要全部融入黑暗前的最后一分钟,我赶到了行署招待所。”

以上文字,摘自探险家余纯顺先生《余纯顺孤身徒步走西藏》中的描述,其时是1994年的7月。余先生当时也考虑到了狮镇的发展,他写到“....如今,中国腹地的经济改革的浪潮已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这个边陲小镇,小镇必会随着岁月的推移不断发展。但发展的势头不会太猛,因为受到环境、特别是地理的制约。这种制约,在狮镇、乃至整个阿里的历史揭开第一页的那天起,便伴随它们与生俱来”。倘若余先生能看到今天狮镇的样子,一定会觉得他当初的估计太保守了吧。只可惜,1996613日,余纯顺在徒步穿越罗布泊时不幸遇难,与沙漠科考先驱彭加木一样长眠于茫茫大漠中了。

狮泉河镇的街道

我们下榻的宾馆,条件不错

这里也有装潢很好的餐厅


言归正传,由于我们从叶城开具的边境证只在阿里地区管用,再往日喀则和拉萨走需要在阿里领取新的通行证。今天恰好又是星期六,得等下午4点半后到边防支队才可办理。利用这半天时间,我们驱车前往昨天来路经过的拉梅拉达坂,当时天已全黑,无法开展工作。

此处路碑标明是5191米,而据我们实际测量,才4900米不到。在西藏我们到过的很多垭口,常常存在这种情况,当地部门往往会把海拔标得比实际高一些,不知是何原因。我们在四周的山坡上工作,可能是太过干旱的缘故,看到的植物种类不多,有十字花科的曙南芥(Stevenia canescens) (也即原来的燥原荠),蚓果芥(Braya humilis),一种开黄色花的紫堇(Corydalis sp.)以及不知是哪个属的一种茄科种类,以及可能为紫草科颈果草(Metaeritrichium microuloides)的植物。

标注5191米的拉梅拉达坂,实际上4900米不到

我们工作的地点

曙南芥(Stevenia canescens) (也即原来的燥原荠)

蚓果芥(Braya humilis)


紫堇(Corydalis sp.)

不知名的茄科植物

是否为颈果草(Metaeritrichium microuloides)?


正在山坡上工作的时候,突然听到天空中传来马达声,原来有直升机飞来,不知是例行巡逻,还是进行训练。到下午2点,因要赶回去办通行证,就收工回城了。

考考您的眼力,看到飞机了吗?

飞近了



相关专题:游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乐霁培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40159-107420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