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新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xinhua 博客

博文

唐山地震追思(七) 精选

已有 8080 次阅读 2008-11-6 04:51 |个人分类:人物纪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地震, 地质, 唐山

 

        唐山地震追思:父亲的手稿

 

        (七)马不停蹄在唐山

         1976年7月20日,唐山郊外湿度大、气压低,不祥之兆。

        在父亲的遗物中看到一张借据,上面列着地震地质唐滦勘察组去唐山前所借用的一些工具和设备等,譬如罗盘、三棱镜、铁锤、半圆仪和照相机之类的。

        我看着这个借据清单,心中有些惊愕。30多年前,地震工作者现场使用的设备竟是如此的贫乏和简陋,别说微电子仪器了,连个晶体管的仪表都没有。

        还有一点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借据申请单上照相机用的三角支架未获同意。领导批准签字的时候,把那个三角支架给勾掉了。我猜想,大概那个年代照相机用的三角支架属于奢侈品吧。

        7月21日,地震地质勘察组前往昌黎县城西北约10公里处位于山脚下的凤凰山地震台。

 

(图5:曾经的凤凰山地震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早已鸟枪换炮)

        勘察组成员贾云年(1943年1月出生于天津)是1972年从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调来河北的。当时他的家乡天津地震队和河北省地震队都需要人,他说河北区域大、地震活动频繁、震情形势严峻,更有用武之地,于是他就选择了河北省地震队。贾云年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很有知识的人,他戴有一幅眼镜,见人总是彬彬有礼主动打招呼。在石家庄的时候,他的家就住在我家的楼上,我家是建设大街地震局宿舍一单元的301,他家是401。在早晨的时候,我经常看到他扛着自行车从四层下楼,然后带上他的妻子陈非比(原河北省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综合组,后调往地震出版社,曾任总编)一起上班。他们两个人看上去十分恩爱,总是形影不离。

        有人说地震地质工作者更加懂得珍爱生活、珍爱生命,这是因为他们要经常去野外工作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太少,也有人说是因为他们亲眼目睹和感受过的地震灾害太多。

        7月22日,目的地是北戴河地震台和抚宁台站,一路都是阴雨连绵。北戴河地震台是河北省地震局下属的最东部的一个台站,靠近秦皇岛,距离唐山市170公里。北戴河地震台设有测震室等,抚宁台站则是地下水测量。这天在行驶颠簸的车上,六人小组成员王素吉写了一封家信,当日从抚宁寄出。

 

(图6:曾经的北戴河地震台测震和记录室)

        勘察组中唯一的女性是王素吉(1947年10月出生于河北蠡县),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当时她也是刚从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现场回来,大跨度长时间的野外作业,即使小伙子都吃不消。我后来听地震局的人说,这次唐山勘察是她自己主动要求去的。他们说当时苏英俊和贾云年坚持说唐山可能会有大震,组里有意让她留在局内,可她表示身为地震地质组成员,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呆在家里不如去现场更能发挥作用。地震地质勘察组去唐山的车是一辆后开门双纵排后座椅的吉普车,在勘察组从位于石家庄的省局院内刚要出发的时候,车都发动了,王素吉背着行李手中拿着记录本子急如火燎地跑了过来,在最后一分钟,她登上了地震地质勘察组开往唐山的越野吉普车。

        7月23日,地震地质勘察组冒雨赶往廊坊。廊坊水氡有异常跳动。北京方面,国家地震局主管京津(唐渤张)震情的特别专业组也有人在积极搜集着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并寻找具有决策权的局领导汇报。

        河北省地震局在1976年的时候历史并不长。1971年4月省革委在正定召开会议研究了河北省地震机构的设置问题。同年9月18日正式成立“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地震办公室”和“河北省地震队”,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于河北省属于地震活动频繁的省份,河北省地震队于1976年2月14日在全国率先由队升格为局,成为河北省地震局。河北省地处燕山、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沉降带,大小断裂带纵横交错,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五的河北省,在20世纪因地震死亡人数占据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勘察组成员周士久(1953年7月出生于河北青龙县)是后来分配过来的大学生,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河北地质学院的前身是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他和我父亲算是校友,但相差十几届。在赴唐山前,我父亲组织地震地质组的几个人集中分析研究有关唐山震情的数据资料,当时周士久给人留下过深刻印象,他曾连续几日通宵达旦绘制唐山和滦县近年来所有二级以上地震的统计图表,以便组里研究分析唐山历史地震发生的规律。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后他也去了现场。

        7月24日,地震地质勘察组继续留在廊坊观测和分析数据。

        这次唐滦勘察负责驾车的是阎栓正(1939年5月出生于河北无极县),他对这里的路线和地形十分熟悉。听我父亲的同事说,阎栓正是个多面手,他的驾驶技术在省地震局是最好的,责任心很强,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每次重要的野外任务都是他驾车。那些年来的全国各地的地震现场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车迹。前不久,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后也是他载着地震地质组的成员们日夜兼程赶往地震现场的。

        7月25日,勘察组冒雨返回到唐山,唐山仍然是雷阵雨天气。

        勘察组成员黄钟(1935年10月出生于北京房山县)是最后一次出差,他本来要调离省地震局去廊坊地震队工作,调令都下来了,可是唐山震情没有结果,他说走了心里不踏实,毕竟研究唐山这么长时间了。他表示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要等唐山震情有了结果再离开。

        黄钟的妻子和孩子住在北京郊区,那时候他都四十多岁了,可是还是夫妻两地分居,他一直都想把家人的户口迁往省会石家庄,可是对于一个基层的工作者来说,安置家属又并非易事。廊坊虽说地理位置举足轻重,号称京津走廊,但当时毕竟算是小地方,1976年4月份廊坊地震台刚刚挂牌为廊坊地震队,规模扩大,急需人手,据说可以解决家属的户口问题。

        我家在1975年底搬到新盖的宿舍楼之前,一家人就住在省地震局的办公楼里。那时省地震局的条件十分艰苦,办公、居住都在一起。我家住的是办公楼三层楼道最里端倒数第二个房间,相隔几个房间就是地震局的单身宿舍。记得黄钟所住的那间宿舍有六张床。黄钟是一个幽默开朗的人,我时常能听到他在走廊中朗朗的说笑声,有时候他还给我们地震局家属的几个小孩儿讲故事。我从小生长在地质家庭,在我的印象中,这些经常跑野外的地震地质工作者们都是那么的热情、豪放和有责任感。

        7月26日(唐山地震前两天)。清晨,唐山天气出现转晴迹象。地震地质勘察组匆匆忙忙赶去唐山二区测队去观察和采集样本数据。

 

        (未完待续: 八、京津(唐渤张)大震要求成功预报?!)




史海钩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3313-45640.html

上一篇:唐山地震追思(六)
下一篇:唐山地震追思(八)
收藏 IP: 67.188.94.*| 热度|

7 王铮 杨学祥 祖乃甡 陈龙珠 侯振宇 yinglu rfm2007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