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roseit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unyinzhou 讨论地球深部研究进展(SEDI)的纯科学博客

博文

本地球科学博客暂时休博·科学网博客所见所闻所想

已有 4073 次阅读 2011-9-6 16:18 |个人分类:其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网, 休博

本地球科学博客暂时休博·科学网博客所见所闻所想

 

2011112在科学网开博之初,即对本博客的宗旨定位为:“讨论地球深部研究进展(SEDI)的纯科学博客”,目的在于向大家介绍地球深部相关研究领域的知识。本博客至今日(96)共有博文41篇,篇篇均不离宗旨,没有一篇滥竽充数灌水博文,基本做到每周更新一篇。本博客的标题栏一直以“Hiroseite”为题,其来源意义已经在开博第一篇博文中(hiroseite vs post-perovskite)说明,而并不是我的ID(我的ID是chunyinzhou)。博文中不少是本人在学习过程中悉心总结归纳写出来的,而且都配有完整的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每一张图都配有来源说明,如同正式的期刊文献一样,这是对自己科学严谨态度的要求。41篇博文均为原创,后转为主要介绍最新(一般为1周以内)的文献和科学研究进展。41篇博文涉及领域包括地幔相变、板块俯冲、超高压、部分熔融、火山作用、大陆-岩石圈研究、下地幔和地核研究、地幔柱、地球内部的水、地震以及行星科学等。每篇文章标题均直接概括其内容,拒绝标题党做法,一眼即可看到文章中心内容;也不追求热点、点击率等,均客观表述科学问题,带有主观看法时一般注明,以免误导。

 

但是不得不暂时休博。一则是因为学习工作繁忙,自身的任务较多,我感觉已经在博客上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长此以往不太好。二则是本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和任务要做,其意义之重大远在博客之上,权衡之下,孰轻孰重已然明了,故暂时离开。三则,是因为科学网的版权问题。科学网作为公共平台,发表在科学网博客中的文章自然也被印上了科学网的大印,那么发表在科学网上的材料就不再适合发表在其他地方,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我自我检讨一下,原来在介绍最新文章的时候,我提供了PDF原文下载,但我不是原文作者,严格来说这是不允许的,希望大家在下载的时候仅供个人学习使用。另外,我还发现我的部分博文在QQ空间里被人传阅转载而未加注明原文作者和来源(还有部分删减),我表示很遗憾,因为连受过大学研究生阶段教育的人也没有这点知识产权(版权)意识的话,这让人情何以堪。

 

休博后,本博客所有文章任何人都可以继续随时阅览,休博并非关闭博客。

 

----------------------------------------------------------------------------

 

科学网博客见闻:

 

写博客与科学网本身没有什么关系,科学网博客和其他博客一样,没有本质区别。如果你要说你是冲着“科学”二字来的,你是想到科学网来学习和搞科研的,恐怕要让你失望或者误导你的前途。请君务必慎重。

 

科学网不是讨论研究科学的地方,是“议论科学”的地方。有关RY的话题就是最明显的例子。RYSYG都是令人敬佩的归国科学家,科学成就毋庸置疑。但是很遗憾地是,科学网上没有人真正从科学(science)的角度去讨论他们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意义,反而纠结于人家的工资待遇、人际关系和院士与否,如果这种“议论科学”之风压倒了真正的“研究科学”之风,那么这绝对是一种悲哀和不幸。

 

另外,窝里斗似乎也在科学网蔓延。其实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的结果,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得到的很多结果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possibility)的代表,而并不能完全否认与此不同的观点和可能。更接近真理的观点和结论,肯定会在实践中逐渐被广泛证明,顶多也只是被一时打压;错误的结论迟早会在实践中被摒弃,固守也没用。对异己观点,多一些宽容,因为兼容并包,才能百花齐放少一些不必要的口水战,多几分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享受科学,享受快乐,何必窝里斗

 

对于较为原创性的idea,不推荐发表到科学网上来。科学网这里只是博客,并不是正式的数字期刊文献,顶多算是新闻稿之类的,所以如果你在这里泄露了自己的idea,就得自己认哑巴亏了;另外,正式文献中引用参考文献,也没听说过引用博客文章的。同样,科学网里对于科学研究之类的讨论,也只是讨论,有时更只是议论而已,并不一定就是完全科学的;如果你要进行专门的学术辩论,最好请将Comments或者你自己的证明数据发到正式的期刊编辑部,至于编辑部以及审稿人是否认同则另当别论。

 

最后,感觉科学网里充斥着各种不信任的潜意识。这可能与大环境下整个风气不好有关,但凡有什么爆料,马上就迎合了很多人不信任的心态,说风就是雨,当事人立即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其实又有多少人对当事人的情况非常了解呢。还是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和一种客观的态度,切莫误传误信,以讹传讹,切莫只听一家之言。

 

以上就是我在科学网的见闻。您若有不同看法,勿喷。祝大家在科学网快乐!

 

201196 星期二

 

(注:本博文为本博唯一一篇非讨论地球科学的文章,暂作休博之用,他日复博即删除,时间未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2454-483509.html

上一篇:行星科学:月球上的水(《Nature Geoscience》最新文章)
下一篇:地幔柱、大火成岩省和重大环境灾变之间的关系(最新Nature文章)
收藏 IP: 133.71.61.*| 热度|

8 鲍得海 吴吉良 刘立 杨秀海 齐伟 陈儒军 印大中 朱志敏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0 0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