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炉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jiangxiao

博文

超声波的故事 (二)

已有 6019 次阅读 2009-8-13 06:2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接上篇)
家父属于那种很开放,很善谈的人,常常开口千言离题万里。“组织”上派他去对付那位副首相,可谓用心良苦。想必他席间绝未泄露国家机密。否则在不久后文革中定会受到一番严厉的清算,所有人都会知道他的罪行的。

   在副首相无功而返之后,国家却加快了研究的进度。传说由某位国家领导人亲自点名,由那位大科学家领头,加上家父这位“超声专家”去现场确认这个实验结果。两位“钦差大臣”来到原子能所,让放这颗大卫星的年轻人表演给他们看看。尔等拿出一块铀矿石,在盖革计数器(一种测量放射性强度的仪器)下先测出放射性强度(就是耳听计数器“噼噼啪啪”的声音)。然后打开超生波发生器,把矿石“超”了一遍。之后再放到盖革计数前去测量,果然听见噼噼啪啪声音增强不少,表明‘超’后放射性增强了许多。几位年轻人又拿来一片水晶,先放在计数器下,只听见几声零星的‘噼啪’,几乎没有放射性。然后再照样‘超’了几分钟,再拿去测,噼啪声(放射性)也同样明显增强。一天下来,两位科学家回到家里,做了不同的事情。那位大科学家以个人名义写了一封信,叙述了他的发现,并强调了这个发现的重要性。然后把这封信以其最大的能量投向国家决策的高层,以获“天听”。并就此认为已经完成了国家交给他的任务。而家父回来后却冥思苦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违反物理学常理的现象?第二天他重回现场,重复那奚跷的实验。

  家父让他们把纸张,布料,树枝等,凡是手头能拿到的东西,都去“超”一下。结果也是同样的,凡被“超”者,放射性一律增强。但细细比对一下,发现凡是表面粗糙者,都比表面光滑的来得大。看到这里,家父突然象明白了什么,马上叫他们在水晶片上涂了一层凡士林油膏,再拿去‘超’。超完往计数器下一放,只听噼噼啪啪,好似青菜下进滚油锅,计数器的指针打到标度之外,放射性强之又强。父亲一见,又让他们用铀矿石重新作一次实验,超前测测,超后再测测。然后用水冲冲再测。结果,虽然‘超’后的放射性明显增加,但用水一冲就回到了‘超’前的水平。这时父亲才胸有成竹地向大家道出了所谓超声加强放射性的秘密:原来当时的超声波发生器是土制的“簧片哨”,也就是用压缩空气强力吹过一个哨子样的装置,产生音调极高,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当矿石放在哨子下时,不仅受到了超声,同时也被强烈的气流吹着。这原子能所成天和放射性矿石打交道,灰尘中也有许多放射性微粒。往矿石上一吹,就在其表面沾上许多放射性微粒,当然可以增加矿石的放射性,也能让原来没有放射性的水晶染上放射尘埃,呈现出放射性来。父亲大概在第一眼看他们比较铀矿石和水晶时就有了这想法。水晶表面光洁,只能沾上很少的尘埃,放射性就弱;铀矿石表面粗糙,能沾上很多尘埃,也就显出较强的放射性。而涂上凡士林的水晶,油膏可以粘住大量灰尘,果然就出现比铀矿还高的放射性。而用水冲洗铀矿石可以洗掉尘埃,也就洗去了放射性。

  整个过程也就是那么一会,一颗诺贝尔物理奖级的“大卫星”就陨落了。我想家父那时的得意表情绝对是帅呆了。这种“温酒斩华雄”的事,一个人一生也遇不到几回吧。之后我问他为什么可以看破那么多人都深信不疑的实验结果。他说,从物理的基本知识来说,超声波的能量和打破原子核所需的能量差上好多个数量级呢。以平常心度之,简单的几次实验要推翻历经几十年,由千万人曾经验证过的成熟理论,实在有悖常理;不如先检查实验的可靠性。他还说几个年轻人的不成熟还有情可原,但留过洋的首席科学家犯这种低级错误就比较神奇了。也许是脑子里政治太多,没有细心反复验证实验就急着去报功,所以才没有机会去怀疑气流的秘密。

几十年过去了。如果是先父错了,今天的物理教科书上绝对会有‘超声核裂变’一章,那位大物理学家也许就会得一回诺贝尔奖。但这些都没有发生,默默地说明先父是对的。

历史是经常会重复的。1989年,美国两位科学家又爆出了‘冷聚变’热核反应的猛料。两个故事的水平应该是差不多的,世界上大批科学家化了大量时间去重复这实验,一年多以后才尘埃落定,普遍否定了冷聚变的可能性。但据说现在还有些不信邪的日本科学家在坚持研究。

我现在也在科技界混,常常嫉妒自己没有父亲那样拨云见日的机会。但我还是深深地记住了父亲秘传,一旦有超乎常理的发现,一定要先亲眼看了实验,并且反复验证,再来相信结果。
2009年立秋翻出旧文,在兄长帮助下完善了一些细节。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1685-249056.html

上一篇:超声波的故事 (一)
下一篇:人脑联络图-
收藏 IP: .*| 热度|

2 王春艳 任国鹏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