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ng--与岁月成正比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ing 普世无关我,孤心送远行。月眠风滞两栏凭,莫道惯于长夜数兰清。

博文

物理人生(60)--穷于理而精于工? 精选

已有 8688 次阅读 2008-9-5 21:36 |个人分类:絮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过去三十年,我国在各个层面上似乎都是风呼火起,虽历经风霜却孜孜不倦。国人的热情、精力和自信都被注入强大的能量,到了奥运算是奔向一个高峰。现在的中产阶层和精英人物谈论的是经济、生活和科技等等如何国际领先,那个我们熟悉的填补国内空白/国际空白、追踪国际先进的时代好像已经悄悄地退出了我们的电脑、文件袋、钞票点算系统及至最后的决策系统。

 

我国大学与科技界也是如此。您看看,世界一流大学主要都是一些文理兼备、硕大无比的块头,而身材矮小却壮实有力的国际一流如加州理工普林斯顿毕竟是凤毛麟角,且也都呈文理工兼备之势。因此,在早些年各个层次的工科高校开始竞相建设和发展文理科学院的余威之下,一些国内一流文理(综合)大学在一波一波地合并医学院之后又开始筹建工学院了。最有名的是人民大学开始筹建理学院、北大开始建设工学院、复旦也已经运行起若干工科院系,最近南大据说也在开始蠢蠢欲动要正式建设工学院了(原来我们就有一个技术学院)。当然,在此更别提清华和浙大近些年大力发展文理科,要重振近代辉煌时期的清华浙大神威,其成效那不能不说是非常显著的。

 

科学之道,原本的动力来源于穷理而精工;到了近代科技之道,更多的动力可能来自于为了精工而穷理。这是大学发展之常理,本无可厚非。因此,从工科进军文理和由文理而兼通工程都应该是滔滔江水滚滚东流之势,难以去禅尽其中的百般道理千般需求。

 

不过,仔细想来,我国这些牛校发展文理或者兼通工程之路却可能有一些可以挖掘的线条。

 

从最低层次上看,或者说从功利层次上看,我国若干工科大学发展文理进而形成综合大学之态势主要源于这些大学通过工科发展积累了强大的资源,可以支持其发展成为一所综合大学,其动机乃至结果也非常符合现有评估体系之要求,比如SCI、科学奖励、MBA、商学之类。而传统文理科大学却因为只是穷于理而与轰轰烈烈的经济飞跃失之交臂,其财力物力远逊色于工科大学。因此,建设和发展工程学院可以推动自身面向市场而追求利好和收益,从而做到既高雅斯文又金玉满堂,是很好的举措。

 

从高一层次看,或者从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层次看,工科大学进军文理一方面是将自身做大做强,做到无所不能无所不包,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服务于衣食父母,顺便也实现走向综合大学的梦想。与此相反,我国传统文理科大学在我国经济滚滚向前的浪潮中似乎有些被动和寂寞,偶尔还被看成是话不中用、花拳绣腿、华而不实,很少能够对当地对国家经济生活贡献第一生产力资源。因此,今天看来,文理科大学建立工科似乎显得更加必要和迫不及待。

 

从更高层次看,或者从学科自身规律来看(如果这样的规律还存在的话),工科进军理科可以因为颂文穷理而得到精工的实惠,可以因为晓理弄人而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学科发展的需求,是抑或资源丰厚抑或励精图治之大学管理者和实践者得以实现学问价值的重要体现。与此对应,文理大学发展工科更是因为苦于有穷尽毕辉天下道理之才华,为何不该去具体而切实地造福百姓护佑苍生呢?!

 

然而,并不是没有问题的。我国三十年经济飞跃活动中科技革新与创新的大戏原本并非由我国工科大学唱的主角,应该更多地来自于外来技术的刺激和发酵。然而今天,我们的工科大学似乎正在走向第一生产力世界的中心舞台,开始主导我们的技术创新之路。这时,传统文理科大学发展工程学科就面临着技术的取向问题:

 

是与工科大学争眼前技术之长短,还是发展面向跨越时代的未来技术?

 

应该说,这可能是我国文理综合大学管理者和实践者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事实上,即便是一个文理工的综合大学,学科之间的融合、凝练与创新并非是浑然天成的。没有一个好的战略布局与资源导向,各个学科无非是你三十年河东我三十年河西,抑或是面向大学之外与同行竞争。穷尽文理走向精于技术需要一个也许复杂也许很长的过程,文理科见长的大学中工程学院应该关注的可能是跨越当前时代的新技术新产业雏形,而当前时代的主角也许应该留给那些工科见长的大学。

 

跨越时代的未来技术是文理大学之工程学院可以施展的舞台,虽然中国大学发展的历程证明这往往是一个望梅止渴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最为合理最为常见的,我们稀奇的只是那一道看不清道不明的风景线----遥想十年后这道风景线终于变成满目金黄!

 

这是穷于理的乐趣,也是精于工的最高价值!不知道文理大学的大家们会不会认为我这是胡诌一派。^_^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15-37898.html

上一篇:奥运第三帖:极限之末
下一篇:物理人生(61)--六州歌头
收藏 IP: .*| 热度|

8 武夷山 刘玉平 郑融 关燕清 马昌凤 陈绥阳 钱金凤 Mystics84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