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拾贝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xbhxf

博文

编辑视角:科技论文的传播影响和学术影响

已有 7133 次阅读 2012-12-23 20:15 |个人分类:期刊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技论文, 学术影响, 传播影响

众所周知,科技期刊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发表科技论文,传播作者在科研活动中获得的新成果,协助作者与读者进行学术交流。 这一传播过程遵循一般的传播学原理。在大众传播学中,有个专业术语被用来评价传播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一般可理解为受传播者接受信息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包括信息共享、兴趣养成、知识承接、情绪反应、审美愉悦、认同一致、态度转变和行为改变等。传播效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传播行为所引起的客观结果,包括对他人和周围社会实际发生作用的一切影响和后果;狭义,指传播者的某种行为实现其意图或目标的程度。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外部信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结构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外部信息作用于人们的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即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传播效果的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以上文字摘选自《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郭庆光著)。

科技期刊是小众媒体,其传播过程在遵循一般的传播学原理的前提下还有自身的几大特点:读者人数相对较少,信息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追求行动层面上的效果,反馈信息会进入新一轮传播过程。因此,科技期刊传播的信息必须达到一定的专业性水平,即具有学术价值。这样以来,从所传播的信息的学术价值评价来看,科技期刊的传播效果可分为两个层面:学术影响和传播影响。简单地说,学术影响就是信息通过传播后在学术方面产生的影响,包括对读者和对该学术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等的影响,对应着读者在心理、态度和行动层面上的效果。传播影响就是信息通过传播后对读者的知识量和知识结构的影响,对应着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本人在这里之所以用“传播影响”这个词是为了强调这类影响是通过科技期刊的传播行为而产生的。这里的“学术影响”也是特指通过科技期刊的传播行为而产生的影响。

科技期刊的学术价值其实就是所发表的科技论文的学术价值的总和。当所发表的科技论文的学术价值参差不齐时,每篇科技论文的传播效果就不一样,有的既有传播影响又有学术影响,而有的只有传播影响。在科技期刊的科学计量学指标体系中,与被引次数有关的指标均可以看成是只反映了传播影响的指标,因为学术影响隐含在部分而非全部的被引次数中。就目前的科学计量学指标体系而言,还需要进一步对引用行为做更精细的区分才能确定哪些被引次数包含了学术影响的成分,从而发展出更准确地反映学术影响的新的科学计量学指标。

在陈超美博主关于撤销论文的博文《一项关于科学论文retraction的研究》中(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649-644402.html ),有一幅引用网络图表明,很多被撤销的论文仍有潜在的影响,即被撤销后仍然有人引用。在我看来,这些被引次数只反映了那些论文的传播影响而不是学术影响。已经发表的论文被撤销大多是因为存在学术问题,一般来说,存在学术问题的论文还有多少学术价值是值得思考的,这里我不多说了,希望有兴趣的博主进行深入研究,并写成博文交流一下。

下面我提供了16篇相关的科学网博文供大家参考。

1.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595847

2.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6627&do=blog&id=529547

3.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2323&do=blog&id=529636

4.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525361

5.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9679&do=blog&id=521466

6.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992&do=blog&id=513176

7.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65&do=blog&id=487790

8.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992&do=blog&id=481344

9.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7194&do=blog&id=450744

10.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444549

11.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7444&do=blog&id=293094

12.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do=blog&id=311500

13.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do=blog&id=319504

14.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346809

15.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6909&do=blog&id=401639

16.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1290&do=blog&id=40417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0441-645679.html

上一篇:编辑视角:如何看待百杰期刊与SCI期刊?
下一篇:看到一则新闻有感:深圳大运会审计结果公布-投入140亿收入12亿
收藏 IP: 61.187.64.*| 热度|

4 曹聪 石应江 傅蕴德 张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