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笃信
妈妈的小菜园子和中药知识
2025-7-25 14:44
阅读:626
妈妈的小菜园子和中药知识

自疫情以来,多年没有回家,再回到家,看到老家的院子,似乎还是那样,一片小菜畦和几棵树。对照早年的记忆,仔细看看,还是有一些变化的。堂屋门口的两棵枣树,结枣最甜的那棵被爸爸砍掉了,剩下的那棵也因为长疯了被砍掉了一半的树冠,树身用塑料袋包裹了起来,免得老猫爬树上房捣乱。菜畦旁边每年都结满果子、压弯枝桠的柿子树也因为遮挡了蔬菜的阳光被砍掉了。东屋墙下一棵石榴树被砍掉,又刚移栽了一棵小苗。比较明显的是,堂屋门口多了一片花盆,那是妈妈新近种植的。

前几年,爸妈来城里照看孩子,没有精力照料这个院子。这两年,爸妈不来城里了,开始定心收拾她的小园子。爸爸把另一处老屋的房子扒了,收拾成了一个大菜园。收拾这两个园子,成了他们两个人老年的主要活动,进入了村居养老的状态。

妈妈在堂屋门前香炉旁,种了好多盆花。两盆金盏菊开满了花,一盆玉吊钟(吊金钱),开出了两朵小小的红花。大姨父刚给了几株菊花,说是紫色的花朵,这才种上,到秋天就能赏菊了。还有几个不同绿叶植株,一时没有认出来。

妈妈很是得意她的小花园。金盏菊是去年入冬前,在旁边社区的花盆里顺手牵羊弄过过来的,当时跟两个邻居每人两棵种下了,一直活到现在,也一直开花到现在。妈说,这个花期长,花朵也维持时间长,经冬入春一直开着花朵,很鲜艳。邻居家的冬天时候没有搬到屋里冻死了,又从她这里扦插了几棵回去。这才刚开春,邻居家的还没有开花,村上只她这一盆是开了花的,很是得意。

玉吊钟的藤茎已经垂到地面了,我说可以放在花架上面,让它向下垂吊长,也可以买几个吊盆,吊起来养。不用买吊盆,妈说,找几个废弃的塑料桶,四周打孔,穿上绳子,就可以吊起来了,能省一笔钱。老年人,处处想着省钱,总有各种办法。

还有一个叫蚊子草的,长势茂盛。妈说这个草不用怎么打理,很容易成活。这几株种在盆里的,还偶尔浇点水,长活了。东屋门前两片蚊子草,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先是有了一两棵小苗,没有打理过,过了一年自己就生长起来了,现在已然长成了一大片。妹妹几次说要移栽两株,后来工作忙了,就搁置了。妈说这个菜能驱蚊,也能吃,但是不知道怎么吃,从来没有吃过。我查了查,这个叫费菜,又叫救心菜或养心菜,是农科院以东北的费菜和微山湖的土三七为父母本,经杂交选育的药食同源野菜品种,植株大,产量高。难怪会这么好养活。我查看了它的吃法,告诉妈妈,拿水焯一下,直接凉拌就可以吃,也可以包包子和包饺子吃。妈妈很乐意知道这个知识,附近几个村里还没有人知道怎么吃呢,她过几天就试试。

我在做中药研究,问了她很多问题,野菜的吃法啊,治什么病啊。妈妈开始热心的介绍家里的野菜来,这些都是她一生积累的药用知识,是难得的民间经验。

从大门开始找野菜。迎门墙边上两株叶片肥大的野菜,是车前草,可以治咽炎。前年爸爸犯咽炎,让小姨从河道里拔了半编织袋袋,晒干了泡茶,喝了一冬天,治好了。我查了查,车前草还真是中药材。还有蒲公英,爸妈都经常泡蒲公英茶喝,有一年还给老婆带来了一方便袋,治她的咽炎。枣树下面一株,叫节节草,等到天暖和了,长高了,每片叶子下面都会开出花来,一节一节像花柱,可以治支气管炎。

农村老家里都是这样,你告诉我这个菜能治什么病,我告诉你什么病该采哪种野菜吃。也不知道是中医生流传出来的呢,还是民间使用有很好的经验又被中医收录到药方里的,反正农村人就这么样都有不少野草野菜治病的“秘方”。

这边砖缝里长出来一棵,是益母草。益母草给坐月子女人用的,以前遍地都是,怎么也清理不完。现在很难找到了。前年妈采了一小捆,邻居家要去了,给了嫁出去怀了孕的女儿留着。我还在手机上看益母草照片的时候,妈又叫我来看这棵,小小的植株,小小的叶子,小到只有一个红点的花朵。妈说这个名字想不起来了,好多年没有看见了,今天我在的这机会看见了它。仔细看,花朵也是三瓣,每瓣叶子都是心形的,三瓣连在一起,让我想起了三叶草,代表幸运的三叶草。

我想起来一个野菜,忘记了叫什么名字,在院子里没有找到。只记得这个菜的叶子周遭长满了刺,小时候没少被它扎到手。妈说,那个叫曲曲菜,能止血。我回忆起来小时候,被刀子割破手,被树枝子划伤,就在地上找这个菜,找到后,折下一片叶子,小心翼翼的用手指在叶片四周掐一圈,弃去硬刺,再把剩下的叶片折几折,挤出汁水,滴在伤口上,一阵刺心疼之后,伤口就止住流血了。再去网上查它的功效,介绍说能凉血止血,对心脑血管病有效。这是菜,也可以吃。《救荒本草》里记载为刺蓟菜,性凉无毒,另一说法为味甘,性温,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甚美。我给妈说,曲曲菜可以吃,用水炝一下,凉拌吃,也可以包包子。妈说,这可怎么吃?刺不得扎嗓子?可不敢吃。妈妈连连摆手。

妈妈还说,现在农村跟以前不一样了,各处都用除草剂,野菜野草很少见到了。还有就是种地种菜都洒农药,田间野菜不敢采来吃,只有地头、河道里长的,能采来晒干备着。原本随处可见,或者要费力去除的杂草,现在倒成了他们这代人要费力寻找的药材了。这些采来、晒干、挂在墙上的野菜,也成了他们这代人民间中药知识的见证。

我也到中年了,对童年时候“家传”的野菜药用知识慢慢的在遗忘了。我的孩子在城里长大,连麦子韭菜都不一定分的清,更不会认得野菜野草了。农村里大多也只剩下老年人了,很少看见孩童。再过多少年下去,还能有多少人认得野草野菜。可还知道这些野菜曾经是民间自用的药材,也是荒年救命的食物。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笃信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9570-149517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