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化合物与肠道菌群的“相爱相杀”:揭示中药秦皮护肝机制研究研究的新视角》
Extraction, structur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polysaccharides and proteins isolated from snail mucus. Int J Biol Macromol 2024, 258 (Pt 1), 128878.
一、研究背景:抗菌化合物与肠道菌群的“邂逅”
自然产物,尤其是中药,蕴含着丰富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药理作用。当这些自然产物被口服后,它们首先进入人体的消化道,而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在调节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抗菌化合物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成分,它们能够抑制细菌生长,但同时,肠道菌群也并非“被动挨打”,它们可以代谢这些抗菌化合物,生成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
这种双向的相互作用,就像是一场“相爱相杀”的邂逅。一方面,抗菌化合物试图抑制肠道菌群的生长;另一方面,肠道菌群则努力代谢这些抗菌化合物,以减轻其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了抗菌化合物的药效,还可能对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产生深远影响,进而波及到人体的健康状态。
二、研究逻辑:从体外到体内,剖析相互作用
(一)体外发酵实验:发现代谢产物与菌群变化
研究团队首先在体外模拟了肠道环境,将秦皮提取物与大鼠粪便细菌共同发酵。他们发现,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秦皮提取物中的四种典型香豆素成分(秦皮素、秦皮苷、七叶苷和七叶素)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秦皮苷和七叶苷的含量降低,而秦皮素和七叶素的含量增加。秦皮苷的最终代谢产物是6,7,8-三羟基香豆素(代谢物)。这一发现表明,肠道菌群不仅能够代谢秦皮提取物中的成分,还能够产生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新物质。
同时,研究人员还观察到,秦皮提取物对肠道菌群的组成产生了影响。它对肠杆菌科和梭菌属的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同时促进了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这种对肠道菌群的选择性调节作用,暗示了秦皮提取物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来发挥其药理作用。
(二)抗菌活性实验:探究抗菌化合物的“战斗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秦皮提取物中抗菌化合物的“战斗力”,研究人员分别测试了秦皮苷、秦皮素和代谢物对几种常见肠道细菌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秦皮素对四种细菌(肠杆菌科、梭菌属、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以及总细菌都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其效果与常用的抗菌药物氧氟沙星相当。而秦皮苷和代谢物虽然对肠杆菌科、梭菌属和总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对乳酸杆菌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甚至在一定浓度下还能促进乳酸杆菌的生长。
这一结果揭示了秦皮提取物中不同抗菌化合物在抗菌活性上的差异,同时也表明代谢物具有独特的调节肠道菌群的能力。它不仅能够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还能促进有益细菌的增殖,从而提高肠道菌群的益生元指数(PI),这可能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基础。
(三)体内实验:验证代谢产物的护肝功效
在体外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展了体内实验,以验证秦皮提取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活体动物中的护肝功效。他们利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分别给予小鼠秦皮苷、秦皮素和代谢物处理,并观察其对肝功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代谢物在改善肝功能方面表现出色。它显著降低了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同时提高了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这些指标的变化表明,代谢物能够有效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保护肝脏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此外,代谢物还显著降低了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显示出其具有减轻肝炎症的作用。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代谢物在调节免疫反应和减轻肝脏炎症方面的潜力。
(四)肠道菌群分析:揭示菌群变化与护肝作用的联系
为了深入探究秦皮提取物及其代谢产物护肝作用的潜在机制,研究人员对小鼠的肠道菌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们发现,在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模型中,小鼠的肠道菌群发生了显著的失衡。而经过秦皮苷、秦皮素和代谢物处理后,肠道菌群的组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特别是代谢物处理的小鼠,其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显著增加,表明代谢物能够更好地维持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在菌群组成上,代谢物显著增加了有益菌(如Lachnospiraceae、Ruminococcaceae和Oscill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这些菌群能够产生短链脂肪酸,具有抗炎和调节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同时,代谢物还显著降低了潜在有害菌(如Citrobacter、Enterobacter和Erysipelotrichaceae)的丰度,从而减少了肠道炎症的发生。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代谢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例如,Lachnospiraceae与Akkermansia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可能反映了膳食纤维降解菌与黏液层依赖菌之间的潜在生态位竞争或功能平衡。而Ruminococcaceae与Oscillospiraceae和Firmicutes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则表明在代谢物的作用下,参与复杂碳水化合物降解和短链脂肪酸产生的共生细菌网络得到了协同增强。
这些结果表明,代谢物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恢复了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减轻了肠道炎症,改善了肠道屏障功能。这种肠道菌群的重塑可能是代谢物发挥护肝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进一步证实了肠道菌群在肠-肝轴中的关键作用。
三、研究意义:开启中药护肝研究的新篇章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秦皮提取物中抗菌化合物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更在于它为我们理解中药护肝作用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研究揭开了秦皮提取物护肝作用的神秘面纱,发现其背后的关键因素竟然是肠道菌群。这项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药护肝研究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抗菌化合物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奇妙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抗菌化合物与肠道菌群的“相爱相杀”不仅塑造了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还影响着肝脏的健康。未来,随着我们对这一领域的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相信会有更多关于中药护肝的奥秘被揭开,为人类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音。
Extraction, structur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polysaccharides and proteins isolated from snail mucus. Int J Biol Macromol 2024, 258 (Pt 1), 128878.
DOI: 10.1016/j.ijbiomac.2023.128878
(全文链接, 50天有效)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lUVl,8MXx4AHq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笃信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9570-149509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