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元
科研中的偶然和必然
2014-8-27 19:07
阅读:5638

研发心血管药意外成就了伟哥,挽救了很多人的性福,实验的失误导致了青霉素的意外发现。其实能在申报书中可预期到N年后成果的,估计原创性不会很高。

我自己的可吸收血管支架研发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虽然一开始信心满满,但一路走来,也是大喜大悲的经历很多。

产品开发和发论文不同,每一个问题都必须解决了才算成功。很多问题,按部就班,不停地试错就可以找到答案;而有些问题在一个时间段上似乎进了绝望的死胡同;但往往柳暗花明也完全不在预料中。

比如其中一个控制铁腐蚀速度的重要Idea的出现是在一个印尼小岛上开会时,岛上没有网络,开会之余只好无所事事地忘着大海发呆,脑袋就信马由缰地乱想,忽然一个完全没想过的主意出现在脑中,赶紧发短信让同事准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这就是一个绝处逢生的主意,剩下的就是参数优化。解决了过去5年不停地实验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最近更是如此,本来一个实验是试图解决铁管内表面质量的实验,却意外地解决了支架支撑力问题。

还有个主意是为了解决铁支架腐蚀速度问题,结果发现对支撑力有明显改变。

对材料体内腐蚀机理的理解,也是在不断的否定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最近发表的铁的细胞毒性论文就是一个例子。以前和大家一样,想当然地认为铁离子浓度到一定程度就有毒性,但后来的实验表明不是铁离子,而是铁离子的氧化沉淀颗粒引起的细胞毒性。

原创性越高,偶然性越高。但偶然是长期不懈努力的必然。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德元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65037-82280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