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fei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ifeichen

博文

寻找心理定律:三十、对方有意识吗?

已有 3049 次阅读 2014-8-11 06:09 |个人分类:心理定律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思维, 心理, 意识, 人性, 定律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有意识。“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这句名言能够被所有的人接受就是最好的证据。但是,为什么一个人知道其他人也有意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答案是明摆着的——在同一种语言下,我们能够进行交谈,能够对同一件事情发表看法,能够观察到相互之间有相似的情绪表达,等等。实际上,绝大数人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心理概念:所有的人都有意识或类似的心智功能。从他们的生命早期就开始了这种心理概念的归纳,对有些人是有意识的总结,对另一些人可能是无意识的过程。

   但是,哲学家们的思维更严密些,对这种归纳逻辑并不认同,称之为“关于第二者心智的问题”。其中很多人认为意识经验只能是主观的、内在的体验,你在不在思想我不知道,我在想什么你也不知道,因此,难以证明除了自己之外的第二者有意识。

   对于从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研究人类心智的科学家们来说,他们对此问题有肯定的答案。从物理形态上,所有正常的人都拥有极其相像的大脑结构,因此所有正常的人脑应该都具有极其相像的功能。我知道我有意识,而你有与我同样的大脑,因此你也应该有意识。不幸的是,这种逻辑并不能平息争论,因为,这不能说明那些大脑有缺陷的病人有没有意识。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不得不超出心理主体的范畴,将我的假说延伸到这些非心理主体的身上。我们知道如果谁有意识,其大脑中一定有主题和注意整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寻找注意和主题来寻找意识。

   有些脑损伤的病人也能够有意识。在第五篇中我们见过了H.M.的病例,他在脑手术后丧失了形成长期显性记忆的能力。可是他仍然能够完成智商测试,并且得分略高于正常人的平均分数。可见他能够在从事测验的主题下控制自己的注意,像正常人那样思考问题。我非常相信他拥有意识核心,尽管他的意识整体中,对近期的经历留下了可怕的空白。

   另一个例子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患者。这些患者脑中的大脑皮质、海马体、杏仁体和其他与认知功能有关的脑区出现“老人斑”,表现出患者失去记忆和判断,失去情绪稳定性,缓慢而无情地进入虚弱和行动困难的状态,并在四至十二年内离开人世。在患病的初期,病人仅仅出现轻微失忆的表现,比如不易记住刚学过的东西。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七十多接近八十岁时,至少都会在海马体和其他对记忆重要的脑区出现几个老人斑。因此多数情况下,正常的大脑衰老与阿尔茨海默氏症之间并没有质的区别,而只有量的区别。从未知偏差定律我们知道,神经系统中出现少量的错误并不见得不能正常工作。这样的患者仍然能够控制注意,有条理地思维,有正常生活的动机,所以在这一阶段,我确信患者是有意识的。不幸的是,这种患者的意识会逐渐地、不可逆转地褪去。最终,他们会完全失去推理能力,不能抽象,无法进行言语表达,丧失记忆。你能够观察出他们不能控制注意,不能进行有逻辑的思维,从事正常生活的动机消失了。也就是说,他们的意识已经瓦解。

   在人类之外动物的世界里,我相信意识核心存在于灵长类动物中。当科学家们研究注意和注意控制的机制时,他们在人类和猴类的神经回路之间做了比较,表明可以有把握地将这一回路在猴脑上的结论类推到人脑当中。通过对行为的研究找到了大量的证据,表明灵长类能够通过认知来控制行为。一个著名的事例是野生黑猩猩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无疑这种能力必须运用注意和注意控制。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灵长类动物具有与我们相似的那种注意和主题。

   脑的形态在动物世界里可以相差得非常大。从进化的顶端往下看,自灵长类,到非灵长类哺乳动物,到爬行类动物,到两栖类动物,再到鱼类,脑形态最大的变化之处在前脑,尤其是它的体积越往下越小。因此从进化的观点来看,意识功能是在进化中越往上越强的。另一方面,却又很难确定哪一种动物是否同时具有注意和注意控制。可以确定的是,那些没有前脑的动物,如螃蟹,是没有注意控制能力的。如果你用一根筷子引诱一只螃蟹上当,它会用双钳死死抓住筷子,这时你再用牙刷去刷螃蟹的背壳,它就不再去理会牙刷了。所以,这种动物是没有意识的,在这一点上与大树和石头没有区别。

   为了说明一下动物世界存在意识水平的不同,让我们来分析一项著名的实验——镜子测试。让一个被试动物站在镜子前面,如果它对自己的镜像有反应,说明其有视觉注意能力;如果它认出那是自己的像,它一定同时注意到了自己当时的姿态和镜中的像。在这个过程中,主题竞争定律起了作用。对自身姿态的注意支持了一个潜在主题,与观察镜中像的主题出现竞争。如果被试动物象两岁以上的人类那样有意识,竞争产生的新主题会重新分配注意使之同时顾及自身姿态和镜中像。在灵长类动物中,只发现黑猩猩和猩猩能够认出镜子中的自己。但是在绝大多数有视觉能力的动物当中,这种主题竞争结果都观察不到。它们可以对着镜中的自己一遍又一遍地挑衅,但是就是不会想到那是自己。

   其实,中国古代的智者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且还能利用。有一个“山鸡照影”的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南方有人捕到一只美丽的山鸡献给曹操。曹操喜欢山鸡,命手下人逗山鸡跳舞,他们不懂山鸡的习性,怎么逗也不能让其跳舞。聪明伶俐曹冲让人抬来一面大镜子,把山鸡放在镜子面前,它就面对镜子那个山鸡,忘情地跳起舞来。

   显而易见,这些动物的意识能力低于那些通过了镜子测试的动物。有不少学者认为镜子测试就可以当作意识的测试,这是他们的主观判断。我愿意把它看成是“自我意识”的测验,反映的是意识的某种质量。当然,这些与我人类相比就更没有质量了,所以才有人会傲慢地使用“对牛弹琴”来讽刺对方像牛一样意识低下。

   参考阅读:

[48]        陈志飞,《心理定律论——人类本性的科学还原》第八章:破解意识现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59583-818612.html

上一篇:寻找心理定律:二十九、意志真的自由吗?
下一篇:寻找心理定律:三十一、主观意识和人造意识
收藏 IP: 70.246.231.*| 热度|

3 应行仁 毕重增 苏晓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