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News 服务职业科学家的传媒

博文

今晨无眠 精选

已有 4551 次阅读 2008-12-1 08:20 |个人分类:主编心语|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黄健祥一篇文章“人到40”,其中讲到本来特别累,想好好睡一觉,但是经常凌晨就再也睡不着了。黄文的意思是40岁的不惑年龄会心事重重,即使眼前没有明显的压力也会自我加压。

这个周日,我又一次在凌晨5点,比闹钟早一个小时醒来了。这一天,距离我的36周岁生日刚刚过去20天。

让我自我加压的,就是这份《科学新闻》杂志。此前,不论作为自由撰稿人的稿约压力有多大,时间有多紧,至少能做到忙完了睡觉。

这就是责任吧。

三个月前刚刚决定接手《科学新闻》杂志的时候,尽管知道挑战重重,但是没有意识到这种责任感,当时就是发愁,这么几苗人怎么能把新刊物弄出来。而如今,两期样刊在缺人少枪的情况下如期问世,尽管丑媳妇羞于见公婆,但是毕竟也算有了媳妇。广告和发行方面也开始有了进展。

即便如此,却依然在凌晨5点钟,躺在床上,睡意全无。

从道理上讲,应该没有那么大压力的。自己为ScienceSciDev.NetChemistry World等刊物撰写多年报道,自问比较了解专业的科学新闻应该是什么样。另一方面,也深感到国内的媒体没有一家满足了专业科学新闻的需要。

虽然中国有全世界仅见的几份科技类日报,但实际的情况是它们没有多少科学界机关以外的读者,而这两份报纸,以及其它媒体的专业报道,很多文章都缺乏专业科学新闻的基本规范——比如对于科研进展,并非都是基于论文的报道,也没有同行评议。

而基于论文和严格确保第三方评议,这是我们《科学新闻》杂志的基本要求,做不到二话不说,立刻枪毙稿件。

另外的科技类媒体包括发表论文的学报和科普类的刊物。发表论文的刊物不能满足日常信息的需要自不待说,而科普刊偏重科技真奇妙却没有严肃探讨,且国内科普刊物绝大多数文章是翻译或者改编,我想也无法满足中国科学界对专业化、动态信息和本土资讯的需求。

就是这些想法让我在《科学时报》副总编辑赵彦的邀请下决定操刀一本专业科学新闻杂志。赵彦创建了科学网,不到两年时间每天发展到数万次独立IP访问量,自信了解中国科学界的需求。由于网络难以创造经济价值来支持原创性的深入报道,所以赵彦邀请我这个与他共同发起科学报道沙龙的闲杂人等来创办《科学新闻》,刊号就是现有的《科学新闻》,但是内容则要完全从宏观综述型变为个性报道。科学报道沙龙的其他两位共同发起人李虎军和方玄昌则作为顾问鼎力支持。

读者似也看好。在我们启动工作之前,邀请科学网的数百名博主进行问卷调查,90%以上的人希望有一份符合专业阅读习惯的公共科学新闻杂志。

这么着,就来了。

来的时候血气方刚,说做就做。9月底在上海参加一个会议期间试图联系一位发行商,对方说没有样刊压根就不要见面,回来后立刻决定出样刊。虽然我们缺兵少将,但是也能立刻想到各种办法。

第一招是人海战术,立刻把所有我能找到的实习生全部搬来,正好赶上科学时报前任副总编辑、现湖南大学科技新闻研究所所长的李浩鸣老师派来6个学生到《科学时报》实习,我在报社人事部作出决定前,已经把6个人叫到办公室,见面就问:“想不想做点真正的科学新闻?”

6人之外,则是我曾经带过的其他两名学生,就这么着,8名实习生在国庆7天假期中被我驱使到极限。不光是写稿,还有若干编务。

当然不够,只能发挥第二招,忽悠圈子里面的科学记者朋友,赐稿赐稿!

第三招则有点稍微不地道,把我最近三个月给国际专业刊物写过的好稿子都拿出来,根据最新进展进行改写!

第四招,主报的干将被我软磨硬泡,完全按照我的思路操作…….

就这样,第一期样刊的稿件,居然在1010日全部齐备,再过一两天,赠送的广告也都来了。又经过几次调整,1022日第一期样刊就这样印出来了。

…….

两期样刊下来,尽管自我感觉不断提升,然而,经过编辑部直接订阅的数量并没有像期待中那样爆棚,这也正是压力所在。如果单纯是写稿子,只会担心稿子能否完成。

现在,稿子写出来要担心编辑,编辑完成要担心印刷,印刷出来要担心销售,稿子筹备期间还要担心广告凑不上。

其实来自读者和潜在广告客户的反馈不错,第二期样刊出完,一个星期时间能安心入睡。但是仍然有多个清晨,抢在了闹钟的前面。闭着眼,琢磨着我的科学家读者们。你们,是否今晨像我一样无眠?

贾鹤鹏

科学新闻杂志总编辑
  ---服务职业科学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5876-49178.html

上一篇:OECD评点中国创新体系软肋
下一篇:科学新闻编辑部全家福
收藏 IP: .*| 热度|

7 李侠 楚梵 王汉森 何学锋 孙滔 贾广帅 刘畅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