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News 服务职业科学家的传媒

博文

短命3G?

已有 3731 次阅读 2009-9-1 14:08 |个人分类:主编心语|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短命

决定做3G选题的时候,同行们已经早早就动手了。的确,3G看来已经成了旧闻,围绕着中国TD-SCDMA的风风雨雨已经这么多年,以至于人们不禁阅读神经麻木了,连换用新机的冲动似乎也没有了。
 
但是,与大多数久浸IT行当的媒体不同,我们是《科学新闻》。这决定了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商战和政策,更要关注其背后支撑的技术。
 
正是这样一个指导原则,让我们一下手就深入到3G的技术演进路线图中,并顺理成章地摸清了4G的脉搏。让我们惊讶的是,4G看来已经相当成熟,只等商业化布网,围绕着标准化的明争暗斗,看来也马上要偃旗息鼓。
 
幸乎?悲乎?
 
幸的是,如果纯就技术而言,我等消费者们似乎不用浪费一次金钱,再忍忍似乎就能到达带宽更大,网速更快的4G。不幸的是,中国历经10多年研发的TD-SCDMA,还没有收获果实,就又要另觅新欢。
 
但是后者其实并不算浪费,TD-SCDMA研发积攒的实力,让中国在未来4G技术标准中有更多的话语权,有可能在未来4G版图中,占有20%的核心专利。
 
这种复杂而曲折的技术图景,需要人们更加审慎地对待其中的方方面面。而作为科学媒体,我们有责任努力厘清其中从科学到技术的发展路线图。
 
相信我们拿出的这组深入细致的文章,会让您相信,我们不但有责任,而且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但是市场和经济的发展又绝不仅仅是技术。我们也努力追踪着让技术得以发展或阻碍的经济、政治和管理的因素。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会仅仅因为4G的技术日趋成熟,就轻言短命3G。科技的进步需要在应用中得到新发展,而能否应用一项技术,往往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否成熟。
 
这就让我们的记者敏锐地挖掘到中国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项目的发射推迟,背后不仅仅是一般的科学因素。机构之间的利益和权力的分配,可能都在这件事情上发挥着作用。
 
同样,我们以敏锐的目光,在中国最早捕捉到关于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一份900页的报告,指出在最严格的低碳情境下,中国的碳排放可能在2030年达到峰值。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尽早行动,严格提高能效和遏制能源浪费,并尽快推广新能源技术,中国也有可能为对抗碳排放的全球努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技术、经济、国际政治最紧密的结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5876-252624.html

上一篇:送给老师的教师节礼物
下一篇:我们都是精神病?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