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纲领
以生为本营造高校良好文化氛围 精选
2025-7-9 09:25
阅读:1485

以生为本营造高校良好文化氛围

肖纲领

以生为本,应成为高校管理者共同遵循的精神指南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21年9月,新上任的武汉工商学院校长孔建益在开学典礼上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4年间,他回复了学生发来的3万多条短信。2023年4月,该校正式上线“校长直通车”平台,自平台上线以来,共收到学生反映事项5600多项,平均办结时长仅15.1小时,一次性化解率达98%,学生满意率高达96%。2025年毕业典礼上,孔建益校长表示:“大学最重要的是大爱,没有爱就没有大学。”

1752025028703.png

孔校长看似“随意”的举动,指向对学生的爱与大爱,蕴含着治理大学的根本奥秘——以生为本,应成为高校管理者共同遵循的精神指南。因为“00后”大学生对高校的现代化治理提出了新的诉求。他们成长于物质生活优越、文化教育资源丰富、思想观念多元、个体精神需求强烈的环境中,对高校学习环境的改善、教学管理的弹性化、后勤服务的个性化以及个体权益的保障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高校的现代治理必须强化以生为本的理念,较以往更为重视学生的利益诉求,切实推进相关变革。

高校以生为本的治理需校长确立相关理念。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大学。那些伟大的教育家型校长,无一不是尊师爱生、以生为本的。孔校长的治理同样始于他对学生的爱与关怀,对学生诉求的关注与支持。面对当前学生的多元化利益诉求,高校的现代治理呼唤教育家型校长,能重塑学校的办学理念,推动学校的办学以生为本。

高校以生为本的治理需从小处着手。高校的现代治理既涉及高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关系,校内党政部门间的关系等宏观层面的治理,也离不开校内教师、学生的微观治理内容。学生的个体诉求,在管理者眼中可能是“小事”,但在学生心中是“大事”,也是学校现代治理的根本所在。孔校长对学生3万多条短信的一一回复,推动学生的诉求得到落实,是从小处着手的典范。高校的现代治理必须从学生关心的“小事”做起,最终汇聚成学校现代治理的强大力量。

高校以生为本的治理应强化平台和制度建设。校长对学生诉求的处理离不开各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与落实。实践中,一些高校也曾推出“校长微博”“校长短信”“校长信箱”等治理手段,也曾受到好评,但多随校长离任而失效,未能形成稳定的平台和制度。武汉工商学院的现代治理,从校长的“随意”举动起步,最终建成了“校长直通车”平台,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以平台和制度保障学校以生为本的治理。因此,高校推进以生为本的现代治理,应从领导者“个体意志”走向平台与制度建设,实现治理的长效性和育人的稳定性。

高校以生为本的治理应从管理举措走向文化建设。治理的核心是文化治理,高校强化以生为本的现代治理,必须重视文化的作用。以生为本不仅是理念和管理举措,更应成为高校的文化内核。只有让全体教职员工真正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营造包容创新、尊重学生、人人可参与学校治理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学校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才能真正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让高校的现代治理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推进以生为本的现代治理,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应从学生关心的“小事”入手,从校长重视走向平台与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以生为本理念贯穿于学校现代治理的全过程。

(作者系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研究人员、博士)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09日 第02版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肖纲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373-149294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