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区域间知识资本竞争的巅峰对决
李侠
2016年4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郑洛、沈大与山东半岛三个新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此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此举透露出的改革布局特点非常明确:即三个示范区都分布在北方,预示着决策层对于中国南北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动调整。另外,这三个省无论在人口数量、科技基础还是经济规模方面,在整个北方经济体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旦取得突破,不但可以快速缩小南北差距,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北方的整体创新实力。现在的问题是需要从理论上找到推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切入点,为此,我们选择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展开一些深入的分析,希望以此为二级配套政策的出台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对于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认识要排除两个错误观念:其一,新圈地运动。把自主创新示范区简单等同于过去的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旧圈地概念。客观地说,人们头脑中的开发区与高科技园区的印象,更多地是一种空间概念,如把某块区域从原有架构下划出来,充其量再给予一点政策优惠,然后就美其名曰高科技园区或开发区,结果导致这些区域的运行大多是不成功的。此番新设立的自主创新示范区绝非地理空间的简单放大版。其二,政策大礼包。这个说法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是如何充分运用政策大礼包才是最关键的,也是需要智慧的。
创新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的。笔者这几年一直在完善创新的社会基础支撑条件五要素框架模型,该模型认为:支撑创新的社会基础条件包括五要素,分别是:制度要素、经济要素、人才要素、文化要素与舆论要素。这五要素之间不是简单的堆积关系,而是要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耦合机制,否则创新是无法实现的。由于各地的发展状况不同,以及要素之间存在着补偿机制,因而,要实现创新,通常需要满足最低社会基础支撑条件(即两项硬性基础支撑条件加上一项软性基础支撑条件,这里有多种组合方式),低于这个最低基础条件配置,创新是根本无法发生的。环顾世界可以清晰发现,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和地区,大多具有比较完备的社会基础支撑条件,而且在制度安排下,要素之间的耦合机制发挥的比较充分。反之,中东石油国家虽然有雄厚经济实力,但那里其他基础支撑条件不具备,而且要素之间无法形成密切的耦合机制,故而,那些“土豪”国家也是无法实现有效创新的。
对于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而言,它所具有的基础支撑条件优势在于:获得相对于其他地区更为宽松的政策支持优势(相当于制度要素)、以及比较雄厚的经济条件。那么根据上面提到的最低社会基础支撑条件模型来看,当下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加紧完善人才基础支撑条件、文化与舆论基础支撑条件的建设。先不谈软性基础条件要素的建设问题,仅从人才基础条件切入,那么山东的人才储备如何呢?根据我们前期的研究,把相关数据梳理出来,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很多亟待完善的空间:
山东指标
| 经济总量(GDP, 2015) | 杰青人数 (1994-2015) | 长江学者 (1999-2015) | 博士、硕士毕业生(2013) | 全时当量R&D人员 | 创新成本 (从高到低,降序排列)(2013) | 人才成本 (从高到低,降序排列)(2013) | 文化基准线 |
数量 | 63002亿元 | 69人 | 71人 | 22623人 | 254013 | 128.22万元/项 | 23.35万元/人 | 8.2年/人 |
全国排名 | 3名 | 13名 | 13名 | 9名 | 4名 | 6名 | 17名 | 15名 |
这组数据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山东省在支持创新的高、中端人才的库存上存在严重缺口,导致创新成本严重偏高。根据市场的“物以稀为贵”准则可知,由于人才缺乏,导致创新人才成本也较高。通过分解创新成本的构成,已经明确印证了这个事实。山东省多组人才数据指标的排名与山东经济总量的排名严重不匹配。基于学术界已经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区域的知识资本存量主要由其人才存量构成。从全球背景来看,当下的创新是基于知识的创新,因而,筹划中的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先应该是人才集聚区。一旦人才集聚效应形成,既可以降低创新成本,又可以提升当地的文化基准线,从而缩小创新链条之间的知识梯度差问题。同时人才又能促成制度向包容性制度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又会进一步促进人才集聚效应的形成,它的衍生产品就是文化与舆论条件的改善。显然,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当下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人才短缺的路径无非两条:引进与培养。前者立竿见影短期就可以见效;后者是一种长期制度化安排的结果,具有人才蓄水池的功能。其实人才的竞争已经在很多地区大张旗鼓的进行中。政策(制度要素的产品)在人才集聚中可以发挥三种功能:其一,打破制度对于人才的束缚,主动降低制度成本(如档案、人事关系等);其二,营造一种公平的适合创新的文化条件、舆论条件;其三,通过资源配置结构的改变可以极大地吸引人才的到来。市场经济社会,行动者对于经济因素具有高度敏感性。
检验一个地区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的最简单方法:就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当下山东的人才招聘政策与待遇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对于山东而言,这次区域间的巅峰对决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
2016-5-24
【博主跋】这篇小文章是4月份应王保宁博士之邀而写,发表在《科学与管理》2016(2),合作愉快,是为记!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侠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97938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