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关于小学期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已有 5713 次阅读 2012-7-6 12:4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关于小学期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今年上海交大开始倡导小学期计划,推出了一些列课程,很有幸自己申报的一门课也被选中,由于是第一年搞,大家在认识上都是有些模糊。我申报的这门课共计十二学时,分三讲,课程已于上周结束。前日高教院谢爱磊老师在邮件里约我就此话题谈谈,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此,今天接受谢老师的访谈,兴之所至,一起畅聊了一个小时,说了很多话,随便记录几点总结性的话语。

由于小学期课程定位为前沿性与探索性的性质,那么小学期课的内容必定是不完善的、粗糙的、在解决理论难题过程中,充满了理论矛盾与冲突,它反映了讲课老师对于本专业前沿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以及内心的纠结,正是这种状态决定了这门课充满了探索的空间,这也是它的可爱之处,相信这种状态也才能充分启发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点,因为很有可能未来他会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群人中的一个,这是一份智力邀请,也是一种智慧的荣耀。科学活动本是一场人类智力的接力赛,牛哥所谓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是一个比喻,没有那么多巨人可站。不过他也道出一个研究的秘密: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更利于成功。因为,那些前人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这对于那些想从事本领域研究的学者来说,具有巨大的引导作用。要知道:目标不一定是要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指引方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期的课必须具有强烈的主观特点,它的目标对象一定是小众群体。这门课实践中的大忌就是变成通识课与科普课。它必须充满尖锐的东西,即便是错误也要是高级错误。这门课应该是给那些感兴趣者准备的,这也是世界惯例!对于这门课,最后,我向谢老师提出了三点建议:

1、    小学期课最多延续三个学期,一旦成熟就自动变成通识课(这种努力也变相地提高了通识课的水准)。及时空出位置留给更新的课,这样的制度安排就保证了小学期课总是最前沿的,从而极大地激活学校的教学内容,同时也给学生们提供了更为充分的选择机会。

2、比较成熟的小学期课,学校要安排出版。我们这个学科的很多经典著作,都是那些老师在某个讲座上的讲稿编辑成的。这种安排保证了教师的知识产权问题。由于这种课老师总会把自己多年思考的很多观点和盘推出,在信息传播如此快捷的时代,这带来很大的问题,一旦某个观点散播出去,并被别人利用,很难讨回说法,这个老师的知识产权无法得到保护。

3、在课酬上,把建设经费全额拨给个人,让他自己安排与支配。双方都省事,这也是对知识劳动的一种正当回报。

总之,学校推出小学期课的建设项目,虽然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但这也是新生事物的共性,我认为在方向上是很正确的选择,高等教育的改革,除了宏观上的大开大合之外,更应该从微观处缓慢推进。这种尝试,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激活了学校老师的教学内容,只有调动了师生的热情,大学才是一个值得让人怀想与尊重的地方。

2012-7-6于课前临屏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589445.html

上一篇:这分明是抢钱呢
下一篇:站队的原则
收藏 IP: 180.158.54.*| 热度|

8 张玉秀 李学宽 逄焕东 曹聪 李宁 周正 王芳 张天翼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