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告别五四 精选

已有 6786 次阅读 2010-5-5 12:3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告别五四

这几日一直忙碌地看几篇文献,不是很顺畅,感觉那个英国女哲学家的论证有些罗嗦,有很多日常语言学派的特点,后来查找,果然如我所料。就这样一直对峙着,进展缓慢,反正想好了,今年能够把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想法做出来,就算功德圆满了。夜里,外面的风很大,检查窗户是否关上的当口,突然意识到,今天就是五四,一个有些冷漠与被修饰的节日。不觉间,感慨良多,此刻,我的故乡已经是杏花如雪(朋友博客上图片为证),千里之外,在香烟的氤氲中,竟然有些伤感,有道是千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叹流年逝水。

这二十余年间,每逢五四,总要涂鸦两笔,已渐成习惯。可惜,数次迁徙,很多文字已经丢失,去年曾在19年前的旧日记本中发现一则潦草的记录,恍如昨日。这几年一直试图修改五四理念的二元结构,也没有见到什么效果。今天竟然感觉有些厌倦了,厌倦了自己的言说,也厌倦了那个被修饰的形象。在好多年前,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五四于中国,就如同启蒙之于欧洲。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曾云,启蒙是一项远未完成的事业,五四对于中国何尝不是同样的命运?而如今,已经不再有兴趣,无数次的失败,足以让人心生厌倦。当五四的内涵如弹簧一般,在历史的红唇中云卷云舒,伸来缩去,这个故事已经不再能够激励我。五四是否有传人,我不敢说,但至少在内心里,我们都曾经骄傲地认为,自己就是五四的孩子,别奇怪,不仅仅参与者有个权力,信奉者同样有这个权力。五四已经91岁了,即便当时参加者最小为15岁,算下来今天也应该有106岁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不在有参加者,每个人对于五四都具有同样的权利。于我个人而言,这个主题写了二十年,是到了说告别的时候了。而对于历史来说,二十年也仅仅是惊鸿一瞥。在有限与无限之间,我还没有找到那座联系永恒的桥梁,即便告别了,我仍会怀念那段艰难的带着憧憬的青春岁月。

五四是我们通往成年的里程碑,也是对过往的青年激情的缅怀。这里暗合了当代中国人的形而上学与在场的政治诉求。反观当下,普遍盛行的以愚为安的人生理念已经人为地放弃了五四的叙事。在整个中国社会的中下层弥漫着犬儒主义的麻木不仁与无奈之余,高层与精英们仍然不知疲倦地散布着佯狂主义的呓语,思想的断裂来得如此彻底,我们还能期望什么?对于真实的生存不是用手投票,就是用那双沾满泥泞的脚来投票,对此,我们是了然于心的。在虚无的情怀如流感一般扩散的当下,在奢华的伪装下,愚蠢或者无思长驱直入,并获得形而上的认同与市场的回报,也许,愚蠢真的是一种生存智慧,也是一种安全策略。

长风渐远,大地微凉,别了,五四!请允许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你送行!

2010-5-4深夜于南方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摄影家xin的博客,一直很喜欢他们的作品,今天借来,没有任何商业用途,仅是欣赏,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我立刻撤下该图片,再次感谢xin!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320071.html

上一篇:介绍一个国外同行:Christopher Ab Peacocke
下一篇:遭遇与邂逅——由一本书想到的
收藏 IP: .*| 热度|

49 周可真 武夷山 刘苏峡 黎在珣 曹成 孟津 刘耀 刘玉平 郑融 艾云灿 李传亮 陈儒军 张檀琴 蒋永华 陈绥阳 朱志敏 陈中红 吴飞鹏 吴渝 杨秀海 李晓敏 陈国文 刘立 李宁 马丽丹 吉宗祥 刘长城 刘圣林 金小伟 魏东平 吕乃基 杨芳 苗元华 张天翼 蔣勁松 贺天伟 陈湘明 侯成亚 聂广 李永丹 田仁飞 魏笔凡 黄璐 张欣 黄锦芳 hao yinglu lminstrel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