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由拉弗曲线想到的科技投入与产出问题 精选

已有 6956 次阅读 2009-6-2 08:5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由拉弗曲线想到的科技投入与产出问题

李 侠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科技投入问题,不禁想到以前曾看过的拉弗曲线(Laffer curve)来(见图),它本是美国供应学派经济学家拉弗(Arthur Laffer1940-)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粗糙理论,在学界存在很多争议,但它的理论解释力很强大,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的主要理论观点是关于课税与税收之间的关系,即税收与税率在一定范围内,税收随着税率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税率超过一定比例时,税收收入不是增加反而是减少。这点很好理解,当税率为0或者100%时,国家的税收都是零,前者国家不收税,所以税收为0,后者国家完全剥夺,则厂家拒绝生产,由于没有税基,国家的税收也是0。只有当税率处于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国家的税收才会增加。拉弗曲线的原理被里根政府采纳,在任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拉弗本人也曾当选为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其实,科技投入与产出与此有些相似,当国家没有投入时,科技产出很小,这是大科学时代科技发展的内在秉性决定的。而当国家的投入无限大的时候(实际不可能),科技产出也随之下降或者停滞不前,当然这时的科技产出不是不增长,而是相对于投入来说增长率为零,甚至为负增长。基于这种理解,根据拉弗曲线对中国的科技投入与产出进行一些简单分析,寻找出其边界空间,应该还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为了说明问题,需要把近十年的科技投入与产出数据进行简单说明:为了简化起见,产出主要借用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世界排名来代表,投入比例指R&D/GDP的比例。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投入

064

069

083

10

095

107

113

132

133

142

149

产出

9

9

8

8

6

5

5

5

4

2

2

通过上述表格列出的近十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科技投入的增加,我国的科技产出增加效应明显。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基本上都超过2%(R&D/GDP),中位数是2.5%左右,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科技投入的缺口还很大,上升空间也很大。但是由此而来的现象值得关注,即随着我国科技投入的进一步增加,我们的科技产出数量的增速将减慢,这个现象可以很好理解。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中国未来科技投入的最适宜的比例是占GDP的2.53.5%之间,之所以出现超出中位数的情况,是因为中国科技人员的基数过大的原因。超过这个范围,中国科技的边际产出率将快速降低,当然总量还是会增加的,只是这种增加是极度不经济的。美国取消超级超导对撞机以及消减科研预算,从本质上讲都可以看作是对科技边际产出率快速降低的一种有力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不是科技投入越多越好,一旦超过一个比例,这种投资是不经济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边际产出率降低的客观原因外,还有一种主观原因,即增加的科技投入对某些科技共同体成员来说人为地造成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过早发生。这种情况对于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因为,中国的学术场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自律机制,再加上科技资源分配与评审体制严重不健全,导致资源的过度垄断与集中,严重影响了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些都加剧了资源的边际效用递减。

正是由于科技投入与产出拐点的客观存在,我们才有可能有效地避免科技投入演变为无止境的支出的怪圈。目前,虽然我们的投入总体上离拐点还很远,但是在某些局部的点上这种现象已经显露出来,未雨绸缪还是很有必要的。而当下我们的主要任务仍是坚决加大科技的投入,否则,这部分缺口的长期存在,完全有可能造成中国科技事业的未老先衰现象的发生。当下凭借廉价的人力资源优势(人口红利的一种),中国科技的边际产出率还处于快速上升的正值状态,从制度设计与资源供给方面加以扶持,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科技上升的空间还很大。

上图为拉弗曲线,来源于拉弗在20046月的一篇文章:《拉弗曲线:过去、现在与未来》一文,图中阴影部分为税率的禁止范围

2009-5-4于南方

 说明:这篇小文发表在《发明与创新》2009(6),目前还没有看到样刊,另外,拉弗曲线的图的格式是BMP,现在电脑上没有格式转换的装置,无法上传,以后再想办法吧!刚才下载了一个看图软件,把图片转变为JPG格式,这个图是按照黄老师提供的地址下载的,我原文中找的那个图是拉弗自己文章中的图,很漂亮,可惜我没有闹明白那个图什么格式的(也许根本就不是图),不过拿这个图同样可以表示清楚,再次谢谢黄老师提供的地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235579.html

上一篇:所有的梦想都是有价值的
下一篇:从普遍语法到心理模块——先天论视角下的认知构成性假说
收藏 IP: .*| 热度|

9 杨玲 刘玉平 刘进平 吴飞鹏 杨秀海 周春雷 冯新港 黄富强 魏东平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