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传播科学精神的赛道上企业科学家更具优势

已有 1607 次阅读 2025-3-19 02:4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001NDuThgy1h2lkjfxwe4j60u0192q8n02.jpg

传播科学精神的赛道上企业科学家更具优势

李侠 尹辉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众所周知,科学精神在当下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笔者曾对此做过一些研究,发现主要困境在于,社会各阶层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与内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我们可以把科学精神的内涵分为三层结构:表层结构是求实精神或求真精神,这是大多数公众的认知,但由于缺少具体认知载体,科学精神并没有内化于心,仍停留在口头上,无法指导自己的行动。中层结构是建制化的协作精神与民主精神,这是科学共同体在工作中的行为准则,也是科学精神的另一种表征,遗憾的是,此类群体的工作理念很少被外人知道,导致他们在科学精神谱系中是被遮蔽的,国内鲜见高科技企业家去做这项工作。底层结构是批判和质疑精神,这是专业研究者与科学家们深信不疑的,问题是他们的工作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他们的理念并不为公众知晓,这就导致科学精神在整个社会的传播中出现断层,致使传播效果不理想。

事实上,高科技企业正是严格按照科学精神来运作的,否则它们就难以取得成功。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科学家恰恰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他们不仅是科学精神的践行者,更是连接科学共同体与公众的桥梁。近年来,一批依托知名高科技公司的企业科学家在科学精神传播的赛道上所向披靡,成就斐然,他们直接把公众的兴趣与偏好带到科学的最前沿,比如OpenAI的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2023年基于大语言模型推出ChatGPT-4聊天机器人,2024年又推出“文本生成视频”大模型Sora,这一系列惊人的成果瞬间把公众的兴趣与热情全部转移到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再比如,今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明星科学家戴密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他是DeepMind公司的创始人,标准的企业科学家,2016年他开发的AlphaGo打败世界围棋冠军,2018年Alpha Zero只用一个算法就在围棋、国际象棋和将棋三个领域奠定了霸主地位,2020年,他的团队开发出解析蛋白质结构的“AlphaFold”人工智能系统,他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这些成就极大地推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社会对于人工智能的热潮。不得不承认,有时一个明星企业科学家的影响力上甚至比一个国家都要大,那么,这些企业科学家是如何做到完美诠释科学精神的呢?

以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为例,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企业科学家之一,他凭借其前瞻的创新思维和果断的行动力,推动了人类在多个领域的科技进步,从太空探索、电动车、人形机器人到脑机接口,马斯克的事业触及多个未来科技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在此过程中,还凭借其深远的影响力,成为科学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他不仅通过多项科技成就将科学思想落地,更通过具体言行让科学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公众关注和共鸣。那么,马斯克究竟是如何在科技探索和社会传播中传递科学精神的呢?

一、挑战传统的勇气:质疑与突破

科学精神的核心在于质疑和批判,即对已有认知保持审视,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向传统发起挑战,从而开辟新的道路。马斯克的很多成就都是建立在挑战常规、突破界限基础之上的,比如过去人们认为燃油汽车无法被替代,而马斯克却提出质疑,他另辟蹊径,用电力取代燃油,创造出特斯拉(Tesla)这一行业巨头。

特斯拉的诞生,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汽车的传统观念。通过采用先进的电池技术和智能化系统,特斯拉不仅大幅提升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还通过技术和供应链优化,逐步降低生产成本,为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更令人瞩目的是,在电动汽车兴起之初,马斯克就石破天惊般地宣布免费公布所有电动车专利,这极大地推动了电动汽车行业的崛起,通过吸引其他车企的加入,共同分担电动车生态系统的建设成本,从而快速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与生态系统,使电动车得以在短时间内与传统燃油车分庭抗礼。这一举措不仅带动了电动车的发展,还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更为马斯克的科学狂人形象赢得无数喝彩。开源专利,快速做大整个电动车行业,马斯克用最简洁也是最有力的方式展现了科学精神的真谛。

这种质疑和突破精神还体现在他对未来的规划中。马斯克曾多次公开表示,人类终将成为多星球物种,尽管这听起来遥不可及,可他正通过技术的不断革新,逐步实现这一愿景。从火星殖民计划到星际飞船(Starship)的研发,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公众,科学绝非循规蹈矩,而要敢于突破,勇于挑战。他告诉人们,不要被表象和已有的框架束缚,而要找到事物最本质、最基础的真相,从零开始重新思考问题。这种他念兹在兹的第一性原理,不正是公众可以理解的科学精神吗?

二、科学精神的实证之道:从想象到现实

科学精神要求基于事实和基本逻辑解决问题,马斯克在这一方面的实践堪称典范。无论是电动车、清洁能源,还是火箭回收技术,马斯克始终大胆想象,小心求证,把看似遥不可及的理想逐步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让公众看到实际成果,进而搭建起与公众之间的信任桥梁。例如,在航天领域,SpaceX的成功就是科学精神实证之道的生动演绎。从猎鹰火箭(Falcon)的多次发射失败,到可重复使用技术的实现,马斯克始终坚持数据驱动,专注于解决每一个具体的技术难题。在失败中寻找真相,在试验中不断优化方案,这种“从假设到验证”的科学思维,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更为公众树立了科学精神在实践层面的路标。

三、面对失败的态度:自我纠错与反思

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科学探索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失败中度过的,只是多数人在失败时选择了放弃,仅有少数人在无数次失败后依旧选择坚持,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马斯克无疑属于后者。在SpaceX的早期阶段,猎鹰1号火箭连续三次发射失败,让马斯克的公司几乎濒临破产。在命运的关头,马斯克并没有被困难击倒,而是从失败中寻找意义,反思之前三次发射失败的具体原因。于是,他开始重点抓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并全力以赴准备第四次发射。最终,第四次发射成功。SpaceX复活了,这家成立于2002年私人公司,在短短20多年间创造众多科技奇迹,它以无可辩驳的业绩向世人证明科学精神在失败面前的非凡力量。

此外,特斯拉在推广自动驾驶技术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事故和争议。马斯克并没有将问题掩盖,而是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批评,通过升级技术和优化用户反馈机制,让产品不断完善。他的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科学的自我修正机制,也重塑了公众对科学技术的信任。

四、科学普及与公众参与:让科学精神走向大众

科学精神不仅是一种探索真理的工具,也是一种需要传播和共享的文化。马斯克深谙这一点,他通过各种渠道将科学思想和科技理念传递给大众。首先,他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X,原Twitter)打破科学传播的专业壁垒。他借助通俗幽默的语言向公众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例如火箭发射原理、电池技术、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等。凭借他卓越的成就,吸引了大批公众关注和思考科技问题。截止目前,马斯克在X平台上的粉丝数量已超过2亿。在X平台上,他经常提出有趣的未来畅想,比如火星移民、无人驾驶、人类记忆上传到云端等,引发了全球网友的热烈讨论。这种互动不仅让更多人理解并参与科学对话,而且拉近了公众与科学的距离,激发了人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燃起并坚信只要紧跟科学,勇于创新,自己也会成功的个人梦想。

其次,马斯克的许多产品和计划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公众参与性。例如,他曾公开悬赏1亿美元寻找“最优的碳捕捉技术”,希望从工厂或者直接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火箭燃料。这种平等的邀请方式,不仅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还激励了众多团队参与竞争,从而为科学知识的生产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精神的传播。

五、面向未来的责任:科学精神的社会价值

倡导科学精神的目的不仅在于推动技术进步,更在于服务人类社会。纵观马斯克的事业和成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无论是特斯拉的清洁能源使命,还是SpaceX的星际探索目标,他都在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当下最紧迫的问题。尤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难题时,马斯克不仅通过推动电动车的普及,减少汽油燃烧和温室气体排放,还致力于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储能系统的研发,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马斯克还联合创建了OpenAI和Neuralink公司,利用人工智能解决现实问题,让公众切实体会到科技为人类带来的福祉。然而,马斯克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态度也展示了科学精神的另一面:伦理与反思。他多次呼吁建立合理的监管机制,防止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这种对技术与伦理关系的深刻思考,正是科学精神在社会层面的重要体现。

马斯克用他的一系列行动回答了一个关键问题:科学精神不仅是实验室中的准则,更可以通过具体实践和社会传播型塑大众的认知与思维方式。他通过非凡的科学成就,唤起公众对科学的热爱,从而为科学吸引受众,扩大社会中支持与相信科学的基本盘。在此过程中,他如同魔法师一般,让公众无数次见证了挑战传统创造奇迹,用事实检验理论,用反思应对失败,用责任服务社会的风采。在他的努力下,科学精神不再是被少数人垄断的学术黑话和咒语,而渐成人们内化于心的行事准则,那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科学精神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大众,从少数人的信仰变为普遍的共识,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马斯克让科学精神在越来越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由此,也由衷地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中国企业科学家参与到科学精神传播的队伍中来。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001NDuThly1gpp2v9fwhqj60xc0m8kjl02.jpg

【博主跋】这是去年年底写的小文章,原本是想探讨一下科学精神的传播问题,文章选择的主角是马斯克,老马在科技创新与科学精神传播方面堪称典范,是为记!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025-3-19于南方临屏涂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1478223.html

上一篇:别忘了,还有那些美好而无用的事情
下一篇:评价前移导致热爱与好奇心只能隐身或后退
收藏 IP: 114.86.25.*| 热度|

3 王涛 史晓雷 崔锦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