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侠
博士生与硕士生对科学认知的差异
2018-5-31 12:34
阅读:11946

 306a0381.jpg

从攻读学位的层次看,在“科学是谋生手段”的观点上,博士研究生(43.2%)略高于硕士研究生(41.4%);在“科学带来金钱和荣誉”的观点上,博士研究生(10.2%)低于硕士(12.3%);在“科学带来发现真理的快乐”观点上,博士研究生(35.6%)低于硕士研究生(39.2%)。当然,在“是否愿意为科学献身”,博士研究生高于硕士研究生,分别为11.9%7%。这一数据说明:一方面,博士较为实际,强调科学是谋生手段;而硕士较为理想,他们更为喜欢发现真理的快乐。另一方面,伴随人生阅历的增长,从硕士到博士的价值取向有所变化。

2.1.3 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科学境界的差异

【博主提示】图2.1.3显示:攻读学位,无论博士还是硕士,作为谋生手段都是第一位的。如果把功利因素也加进来,那么,攻读学位的现实考虑占比都超过53%。所以攻读学位大多是出于生存考虑,而非传说中的献身精神。

在四个年龄段上,表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弱的趋势。在科学带来发现真理的快乐的问题上,20-24岁的比例为43.2%25-29岁的比例为35.6%30-3429.9%35岁以上的比例为28%。在遵循实证方法上,20-24岁的比例为85.5%25-29岁的比例为81.3%30-3480.6%35岁以上的比例为88%;在理性态度上,,20-24岁的比例为93.3%25-29岁的比例为94.7%30-3488.2%35岁以上的比例为96%

2.2.4 不同年龄层的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差异

【博主提示】图2.2.4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事科学的乐趣越来越少,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也反映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做为一种职业其艰深性、漫长性与孤独性也越发显现。没有一个行业是容易的。真可谓:情到深处人孤独。另外,随着年龄增长,实证方法和理性态度逐渐成为思考问题的主要方式。


从性别角度看,科学精神的理解和把握上,男性略低于女性。在科学带来发现真理的快乐的问题上,男性低于女性,男性为35.4%,女性为41.4%;在遵循实证方法上,男性低于女性,男性为81.3%,女性为85.6%;在理性态度上,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即男性低于女性,男性为92.7%,女性为94.6%。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社会大环境有关系,目前社会“阴胜阳衰”的现象日趋严重,在教育上表现尤其明显,甚至“拯救男孩”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有数据显示:“在上海市,20062008年连续3年的文、理科状元都是女孩。”(从校园“阴胜阳衰”显现看教育缺失,http://cq.ifeng.com/csgcz/zl/nsyb/detail_2011_12/28/134145_0.shtml)所以,就出现了科学精神的求真心、实证气质、理性态度上,男性低于女性。

2.2.3 男女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差异

 

【博主提示】女研究生全面超越男研究生。呵呵,大学里每年录取的女研究生越来越多,就是这个现象的一个显性表征。

【备注】(本次调研硕士研究生总数为1001人,博士研究生数为354人)

【博主跋】上述数据是本课题组承担中国科协项目,所得出的一个结果。课题组成员【李侠、杨庆峰、闫宏秀、苏琪等老师】,今天准备正式上交报告,以后会贴出一些相关研究结果。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侠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111668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