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wsict 用博客记录生活

博文

科技想要什么(二)

已有 2486 次阅读 2015-10-17 18:37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科技, 书单, 读书笔记

科技想要什么》由凯文・凯利所著。

1.在走出非洲踏上伟大征程的2万年里,现代智人是造成90%当时存在的巨型动物灭绝的帮凶。他们使用弓箭、矛和诱逼等创新方式杀光乳齿象、猛犸象、新西兰恐鸟、长毛犀牛和巨骆驼──几乎所有四条腿的蛋白质丰富的大型动物。到距今1万年前时,地球上超过80%的大型哺乳动物完全消失。

2.卡尔·马克思的著名评论:「手工作坊孕育了封建主社会,蒸汽作坊孕育了产业资本家社会。」

3.转向结构、组织、信息和控制问题。」科技不再只是个名词,它正在成为一种力量,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灵,要么推动我们前进,要么阻挡我们。它不是静态事物,而是动态过程。

4.「技术元素」的演化过程,仿佛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从语言到符号、文本,再到印刷品、留声机、电视;从犁铧、刀斧,到水车、磨盘、唧筒,再到手工织机、蒸汽机、汽船和飞艇。

5.科技有机体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符合一种与物种进化的系统树相似的模式。不过,科技表现的不是基因性状,而是观念。

6.技术以观念为基础,以文化作为存储器。它们被遗忘了,可以复活,还可以被记录下来(通过越来越先进的方式),这样就不会被忽视。技术永存于世。

7.「保持差异的努力与熵的拉力之间的斗争,创造了自然界的奇观」,这种抵抗熵增加的力量,即是所谓「外熵」,并且被作者定位于「与信息极其相似」的自组织的过程。

8.技术元素将信息压缩为高度精简结构体的能力也是非物质的成功之处。举例来说,科学(从牛顿开始)一直能够将任何类型物体运动的大量现象抽象为十分简单的规则,例如F=ma。同样,爱因斯坦将海量的经验观察结果简化为非常浓缩的公式E=mc2。每个科学理论和公式,不论是关于气候、空气动力学、行为、细胞分裂、造山运动还是数学,都是信息压缩的结果。

9.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相信,就全球范围而言,社会进步的根源就在于人口增长。根据这个理论,为了使人口增长超越马尔萨斯制约,我们需要科学,但最终驱动科学并导致繁荣的是人口数量的增加。在这个良性循环中,人类经过思考创造更多发明,相应地也购买这些发明,包括工具、技术和方法,这又支撑了更多人的生存。因此,更多的人类思想等于更多的进步

10.进化,乃至技术元素,遵循由物质和能量的本质决定的固有方向。该方向使生命的形成具有若干必然性。这些普遍的趋势还渗入了科技的产生过程,这表明技术元素的某些方面也是不可避免的。

11.「趋同进化」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历史进程,它呈现出必然性;另一个是在空间的横截面上,它呈现出「同时性」。

12.所有科技发明将必然出现。典型表现形式的产生进一步表明,这样的技术创新是有方向的,带有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一定程度上独立于人类发明者。在所有科技领域,我们常常看到独立的、相同的、同时出现的发明。如果这种趋同性标志着新发明具有必然性,那么发明家便只是必然出现的发明的媒介。那样我们就会认为,这些发明家即便不是随机出现的,至少也是可替换的。大众将「二战」最后几年发明可编程二进制计算机的荣誉授予约翰·冯·诺伊曼,可是该发明的理念和投入使用的穿孔纸带样机几年前────即1941年────由康拉德·楚泽(Konrad Zuse)在德国完全独立地开发出来。作为现代同步性一个可证实的例子,楚泽开创性的二进制计算机在美国和英国被完全忽视,直到几十年后才引起注意这正是心理学家迪安·西蒙顿的研究结果

13.在历史时期和史前时代,世界各个分隔地区的新技术发展路径相同。技术元素独立于发源地的不同文化、统治者的政治体系和可供使用的自然资源储备,沿着一条普适的轨迹一路走来。科技的总体进程是预设好的。

14.第一种硬盘技术为铁氧体磁头技术,流行时间为1975~1990年。第二种为薄膜磁头,性能略有改进,速度略为提高,使用时间为1985~1995年,与铁氧体存在部分重合。第三次创新产生磁阻磁头技术,1993年投入使用,改进速度更快。

15.施瓦茨总结说:「当选择的数量增多时,负面效应也在逐渐增强,直到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此时,选择不再为人们带来自由,而是削弱自由,甚至可以说对人们施加暴政。」

16.技术先行者(早期用户)为几乎无法工作的初期劣质技术版本付出了太多代价。这些先行者购买首批稀奇古怪的新产品,用自有资金为后期用户提供价格更低廉、性能更优良的版本,后者将在不久后获得极其便宜的产品。从本质上说,先行者代替后来者为技术进化提供资金支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7932-928840.html

上一篇:科技想要什么(一)
下一篇:科技想要什么(三)
收藏 IP: 210.72.128.*| 热度|

8 朱晓刚 代恒伟 王小平 李颖业 谢平 ljxm dulizhi95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