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新学期开学,上了一周的课程,突然惊讶的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不少学生上课只带一个手机,其它诸如课本、笔、笔记本等材料都没有带。不知道是以前没有注意这种现象,还是近期才发生的。
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本科生的课堂,而且也发生在研究生的课堂。之所以惊讶,是因为毕竟第一次上课,老师与学生都是相互不了解,之前也没有见过面,不存在老师上课讲得好与坏的问题。
作为曾经的学生,现在的老师,对这种现象很是不解?毕竟以前的学生不学习,好歹也会装装样子。现在的学生,直接摊牌了,不装了。当然学生的这种行为,只会对自己造成影响,对老师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不过,换一种角度来说,这种行为不仅对自己不负责,而且对父母也是极不负责的。在学校不学习知识与技能,整天玩游戏,不仅浪费大好的时光,而且还浪费金钱。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由以下原因。
第一,就业竞争激烈,导致自暴自弃。据悉,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 ,同比增加43万人,就业竞争愈发激烈。一些学生在海量的招聘信息和严苛的岗位要求面前,深感自身能力不足,渐渐失去信心,陷入自暴自弃的状态。
他们觉得即使在课堂上努力学习,毕业后也难以在众多求职者中崭露头角,于是对传统课堂学习产生抵触,不再重视书本知识。
第二,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大学的学习生活相对高中而言,自由度大幅提升。从紧凑的课程安排、严格的时间管理,转变为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选择学习内容,这对学生的自制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期处于高中高压学习环境下的学生,一旦进入大学的宽松氛围,很容易陷入放纵的状态。
第三,手机的诱惑力大大超过枯燥的课程。大学课堂尤其是专业课的课程,所写的知识,基本都是枯燥无味的。冗长的公式,干巴巴的定理以及繁琐的概念,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吸引人的。此外,想要从课程获得正反馈是一件长期的过程。
相比,手机的诱惑力就更大,各种爽文、小说、短视频以及社交媒体,学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获得正反馈。例如游戏中的即时奖励机制,如完成任务获得金币、升级解锁新装备等,能让学生迅速获得成就感。久儿久之,形成一种习惯,就无法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第四,学生可以轻松通过考试获得学分。高校的成绩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的占比一般不高,学生哪怕平时成绩差点,期末考试成绩高点也可以轻松通过考试。
此外,高校的期末考试相对简单,学生哪怕平时不学习,期末最后几天,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也能轻松通过考试。
以上的原因可能并非不是真实原因,更不会是深层的原因。总之,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成年人的三观、性格基本已经定型,很难发生改变。
如果在大学沉迷游戏、沉迷手机度过四年,到头来可能连毕业证书都拿不到,这不仅是青春的浪费,而且是家庭金钱的浪费。
本文于2025年9月23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忆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7932-150877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