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作为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位,当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所以还是有不少人愿意追求它。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获取过程需要付出高昂的沉没成本,极其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无数披星戴月日夜的辛勤劳动。当最后修成正果时,还来不及享受获得学位那一刻的喜悦时,其归宿基本早已确定。
今天就讲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农村土博的故事。既然将故事背景限定在农村,那么就意味着家庭不会托举,该土博的所有的事情都得靠自己。
故事的主人翁,在读书的过程基本上没有留过级,中间也不存在Gap year。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到研究生的学习都没有间断,也顺利获得的读博的资格。读博的期间,正是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算是赶上了好时候,不仅不需要学费;而且学校还会发点补助,基本上养活自己是没有问题的。
在读博过程中也算是顺风顺水,发表了几篇SCI论文,满足了毕业要求,导师也没有为难他,在规定的年限内就获得了学位。
该土博算是赶上了好时代,科研成果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找到了不需要非升即走的教职,算是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工作以后,该土博也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一切都是普普通通,中规中矩。
与大多数普通人一样,该土博也面临着结婚生子问题。不过,比较幸运的是,该土博还是比较顺利地找到了结婚对象,然后结婚生子,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由于没有家庭的托举,却又赶上火热的房地产热潮,所以该博士并没有像外人所想的那样,过上有房有车的体面生活。
工作几年以后,该土博在内卷中,也没有突出的表现,在基金项目、帽子上都是一无所获,仅能完成基本考核。所以,他已经泯然众矣,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其硕士同学基本上人人都过上体面的生活。可以预见的是,他的人生轨迹,基本不会有大的变化,会不断地重复现有的生活,然后一直到退休。
从这个农村土博的故事基本上可以看出普通博士的大致人生轨迹:
第一,读博时发表三、四篇论文,勉强能够满足毕业条件。
第二,不延期,顺利获得学位(这个已经打败了多数博士生,据说现在博士的延毕率在60%左右)。
第三,顺利找到带编制教职(这个也已经打败了多数博士,大扩招背景下,大多数学校都是实行非升即走)。
第四,能够完成基本考核。(这个已经超过多数博士,据说有不少博士在非升即走过程中没有留下。)
第五,平平淡淡的过一生。(普通人的真实写照,但与其的硕士同学相比,并没有过上想象中的体面生活)。
总之,现如今想通过读博,像上面故事的土博一样,进高校某个教职,那么其性价比会越来越低。土博的人生轨迹,尚且如此,何况大扩招下的普通博士。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忆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7932-149938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