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忆文
从导师的角度谈,如何准备研究生复试? 精选
2025-3-4 08:35
阅读:14698

这些年,几乎每年都参加研究生复试工作,但在复试过程中并没有遇到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的学生。可能是随机分组,又或者运气比较差的原因导致。尽管这些学生大多数最后都被顺利录取了,但对于即将参加研究生复试的考生而言。如何准备研究生复试?又或者如何在研究生复试中能够逆袭,翻盘?这就值得说到说到。

实际中很多考试,尤其是初试分数比较高的考试,对复试可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分数高,一定不会被淘汰。然而,实际上复试是有一个及格线的,也就是面上环节如果分数不及格,初试分数再高也会被淘汰,从而错失机会。

研究生面试的时长为20分钟左右,考察的内容大致分为英语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考察三个模块。

英语基础知识的考察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自我介绍时长3分钟左右;第二部分考察英语的听说能力。自我介绍无需多言,只要按照要求准备即可,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不要过于紧张,将平时准备的知识,自信从容的展示出来即可。

第二部分英语听说能力的考察,不同的学校考核方式是不一样。当年,考研时要求比较高,是以群面的方式进行,也就是现场与其它复试的同学随机组队,随机挑选题目,在评委的指导下,针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这个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准备不足,或者英语听说能力比较差,就比较吃亏;这种方式不仅考核英语的听说实力,而且考核随机应变的能力。

目前在这所学校工作以后,考察英语听说能力还是比较简单。学生从题目中随机抽选一道题,然后由评委念题,考生用英语回答即可。之所以说这个方式相对比较简单是因为题目的内容上网上都可以搜到,都是一些常见的题型。例如,介绍你的家乡,介绍你读研的规划,又或者讨论人工智能对生活的影响等。所以,只要事先在网上搜集复试常见的英文考核能力,认真准备基本没有问题。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大胆一点,如果老师念的题目,听不清楚可以请老师重新念;甚至题目不会,还可以要求重新抽题。

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一些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非研究生考试科目的专业知识。各个学校操作方式也是不一样,有的学校也是以题库的方式来考察学生。让学生现场随机抽几道题。例如抽3道题,可以选择其中两道题的方式来进行。有些学校的评委是直接现场提问,一般提的问题都是评委所熟悉的问题,题目的难度都不大。这个环节在复试过程中没有特别的技巧,因为所提的问题基本上都有参考答案。切记,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现场与评委争论,做到不卑不亢即可。

综合能力考核这个环节基本上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考核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不过以我多年的经验,评委基本上都会问学生的毕业论文或者设计情况,还有本科阶段的科创情况,假如被录取了,选什么研究方向等问题。对于多次考研的同学,可能还会问除了备考之外,还做什么?此外,如果成绩单上看到有科目补考的,还会问这门课程为什么补考等问题?

从实际面上的情况来看,很多同学在这一阶段的表现不尽人意。例如问“学生假如拟录取以后,想做什么研究方向?”大多数同学都说会做AI相关的研究方向,但接着往下问,“对AI了解多少,你写了那些相关的知识,或者做了哪些相关的项目等”。不少同学都说基本没有了解,也回答不出。这只能说明准备不够充分,既然喜欢一件事,总有喜欢的理由。如果没有理由,就让人觉得是跟风,随大流,没有主见。这一环节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注意礼貌与分寸。

总之,研究生复试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觉得初试成绩高就可以高枕无忧。现在很多考生很会考试,但实际动手能力很差,研究生阶段与本科生阶段不同,导师不会喜欢只会考试的学生。复试过程是导师了解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只有复试准备充分,才能更受导师青睐,这样分数也就上来了,上岸也就稳了。

很多博文未发布在博客,更多精彩见本人微信公众号,按三秒识别关注

图片

相关专题:导师与学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忆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7932-147583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