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带研究生,基本上都只给一个大的研究方向,不会指定具体的内容。之所以这样做,怕学生到时候埋怨我,给他指定的内容太难,导致他无法完成。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来确定自己的大论文的研究内容。毕竟自己选的内容,自己做的决定,当然是有把握做成的。
前几天一位2023级的学生向我反馈,他所做的研究点的内容,现在做不下去了,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改进,想放弃,然后重新选择研究点来做,问我有什么建议?
该生所做的内容是对现有算法的改进,而不是扩展。对于这个研究方向的初学者而言,对现有算法的改进难度会比扩展大很多。改进后的算法必须在性能上或者效率上要优于现有算法。否则,改进的算法就会毫无意义。
该生在做的过程中,我也提醒过他,并且与他交流过多次,但是他初次呈现出来的结果,就与预期差距太大,也就意味着改进失败。所以,建议他换换思路。因为现有的思路是无法奏效的。
正确的做法,就是先从理论的角度,证明改进的算法性能上,能够优于现有的算法,然后在实验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然而由于他的能力有限,无法从理论上证明改进算法的优越性,仅仅只靠实验的手段是很难找到改进的思路。因为实验的过程存在很大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与实验的参数取值,平台、甚至编写的程序都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他的这次失败也算是情理之中。不过,作为导师我也是能够理解他的心情与处境。毕竟这次失败,相当于他这一年基本上都没有实质性的工作。与同组的同学相比,是落后了很多。
此外,开题的时间越来越近,没有第一个研究点的支撑,要想写好开题报告,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大论文以及预留足够的时间找工作,这越来越难,更不要说评奖学金了。
在明白他的处境以后,给他的建议,就是要从简单的,有把握的问题入手,一定不要贪多求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到研究内容,就是先做点扩展的研究工作,然后在这基础上逐渐地突破,不断地提高水平。
对于还没有入门的研究生,特别是新生,第一个研究点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选得过难,迟迟无法出结果,信心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萌生退却的念头。假如没有及时调整可能会陷入恶性循序,甚至自我怀疑,严重的可能会自暴自弃。
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问题之前,先找老师沟通,听听老师的意见,对该研究问题提供一些建议。然后,根据导师的建议,确定研究点,这样就比较稳妥一些。
一旦自己能够独立将该研究问题解决了,学会撰写论文,甚至将研究成果发表了,那么基本上就算入门。接下来的无论是评奖学金、开题、中期检查以及答辩环节都是非常顺序的。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做事情也会更有劲头。
总之,对于新生或者还没有入门的学生来说,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切记不要贪多求全,一定要脚踏实地。入门后,再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就会更有把握,毕竟自身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
更多精彩见本人微信公众号,按三秒识别关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忆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7932-145106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