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wsict 用博客记录生活

博文

谈谈今年的毕设

已有 4402 次阅读 2017-6-3 09:52 |个人分类: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本科, 华大, 毕设

         今年学院毕业生人数有302人,按照要求普通老师的指导上限为4人,而参加本科生导师制或者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的老师指导上限为6人。我今年带了4名毕业生,这4名毕业生分别来自数字媒体系、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其中一名为境外生,除了境外生基础薄弱点之外,其他学生的基础都较好,绩点都比较高。而我给他们出的题目也是相对容易实现的系统类题目,分别为社区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家庭旅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境外生心里咨询网站设计与实现以及小型超市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总共给他们开过10次会,每次会的时间大约2个小时。在开题报告前开过3次会,第一次会主要是聊天,比较少涉及毕设的内容,但从这次开会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他们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够顺利通过答辩即可。接下来的两次会议主要是确定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实现系统所用的工具,以及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第4-7次会议主要是各个功能模块的细化,数据库设计,以及各种功能模块的详细实现、中期检查报告以及PPT的撰写等工作;第8-10次会议主要是系统功能性测试、毕业论文的撰写以及毕业答辩PPT的制作、以及毕业答辩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值得一提的是,每个人的毕业论文我都从格式、内容、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完之后,认真地做好批注,以便学生修改,当然这个工作是很费时间,几乎每个同学的论文都得花3个小时才能读完,但最后发现为这个工作付出的时间完全值得,至少我的学生不会在论文写作等方面被别人挑出毛病。

         今年学院对本科毕业答辩进行改革即由原来的小组答辩改成大组答辩,小组答辩一般由3个指导老师组成,答辩的成员为各个指导老师所指导的学生。而大组答辩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个班大致40多人,老师理论上是分配了10位左右,当然实际上来的只有4-5位。对学生的毕设的最终成绩也进行改革,由以前的答辩定终身,变成由三部分组成,指导老师40%,评阅老师20%,答辩40%。从这个成绩的结构上来看,只要前两部分的成绩高的话,答辩就算再差也不会影响太大,而前面两部分的成绩指导老师都是可控的。

         从今年毕业答辩的情况来看,能够基本完全要求大致占70%,其他30%并没有认真对待,仅仅只是应付,甚至存在即少数人连应付都省了,答辩索性不来。从整体的角度看,我的4个学生所做的工作还是比较不错的,至少系统能够完全运行,基本的功能都实现,而且界面设计还是比较美观。

         今年所带的毕设是我历年来最幸运的一次,学生都比较自觉,只要给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他们都能及时完成整改,不像以前遇到的奇葩学生,感觉毕设是为我做的一样,不做我得损失很多,我得求得他做是的。今年所带的这四个学生都已经顺利毕业,而且他们都有不错的出路:其中一个考上温州国税局的公务员、一个到日本继续读研究生、一个在本地一家IT企业工作、另外一个境外生打算回去再找工作。

         接下来谈谈对毕设的看法。
         1.仅仅是走过场而已,更重于形式,而不是内容,往往存在少数几个毕设不能通过的学生,并不是因为毕设本身出问题,而是因为学生没有修够,本身就不能按时毕业。

         2.学生也不重视,仅仅是想过而已,比如我所带的一个学生,给他优秀,她还怕去二答,反正能够过就行。

        

再次亲历本科答辩有感 精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7932-1058777.html

上一篇:随想
下一篇:段子三则
收藏 IP: 36.251.188.*| 热度|

7 李颖业 朱晓刚 郭战胜 李学宽 宁利中 杨正瓴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1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