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wsict 用博客记录生活

博文

2016-2017学年班主任工作总结

已有 34119 次阅读 2017-5-22 08:37 |个人分类:精选|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总结, 考核, 班主任

一、班级基本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网络工程1班目前总人数共58人,其中境外生2人。

二、班级工作总结

1、班风与学风建设方面

针对16级网工1班新生的特点,多次召开主题班会,让他们尽早适应大学生活,着重介绍大学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以及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差异;重点强调学习观念的转变,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积极探索,追求卓越;此外,通过实例讲解,不仅告知他们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将有限的时间最大化,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经过现场讲解告知他们观念上存在着误区,比如他们对考试挂科、重修、旷课等的认识存在不足。通过自主推荐以及走访考察的方式,确定班委候选人,然后再通过召开班会,选举班委成员,所有的过程都公开透明。在新一届班委的带领下,班上各项工作都走上正轨,并且获得“校级优秀团支部荣誉称号”。

2. 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方面

在助、勤、贷、补工作方面,都是提前5天以上告知学生相关事项,然后由学生主动申请,通过学生的申请结合班上的实际情况,通过班委组织评议小组,确保每个寝室都有一名成员作为评议小组的成员,然后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确定推荐人选;最后,将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全体同学监督。

3. 沟通方面

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业情况,对心理或者学业上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去年累计谈话的人数超过30人次,覆盖了全部50%以上的学生;通过与班委的沟通及时了解班上同学情况,对可能出现的不良风气或者不良现象及时的制止;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与家长的沟通,积极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其生活情况,让家长了解其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以便家长督促孩子认真学习,去年累计与家长通话达到20人次以上。

4. 履行学校与学院责任方面

能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和学院的各项工作,从不缺席班主任工作例会,且及时地完成班主任工作手册的填写工作。

三、班级同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1.学生学习目的和方向不明确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大学的一切都很好奇,但唯独对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方向不够明确,甚至不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不知道如何协调学习与业余生活的关系,在失去监督和目标的情况下,不少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沉迷于网络游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一,学生不主动向老师咨询;其二,对职业规划和学习方向指导的讲座和交流活动偏少,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其三,缺乏自律。

2. 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大学校园里面由于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较多,在加上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生对学习已经不在重视,大多数学生认为60分万岁,所以平时都不主动学习,通常都是期末搞突击。相比吃喝玩乐、谈恋爱、网络游戏等其他方面,学习对于他们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上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就有31人挂科,占班级人数的一半以上,这更进一步验证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一,整个社会环境影响,社会上都追求短、平、快,且社会风气很浮躁;其二,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宅”,甚至一天都不出门,“宅”在寝室玩游戏、看电视剧,学习氛围很差,同学之间相互影响,所以更多的学生加入“宅”的行列;其三,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觉得学得东西反正用不着,能够拿到学分就行。

3.集体观念比较淡薄

除了开班会的情况下,很少有同学能够全部到齐,甚至有少部分同学连班会都缺席;无论班委如何努力,总是很难将人聚齐,同学的交流偏少。究其原因,其一,大多数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与看剧中,活在虚拟世界里,不愿和人交流,不愿花时间在这些活动中;其二,班级活动相比个人活动不具备吸引力;其三,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在加上差距逐渐拉大产生了距离感。

四、所采取的对策

   1.成立学生互助小组,通过学生成绩好的同学,帮扶带动学生差的同学,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回学校与学生加强沟通,让他们了解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作以及需要哪些知识储备。

   3.通过组织一些户外活动加强学生的沟通与联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7932-1056319.html

上一篇:2016-2017聘期考核总结
下一篇:国人的劣根性?
收藏 IP: 220.160.125.*| 热度|

21 宁利中 黄永义 陈儒军 王安良 叶崧 郑新奇 李竞 侯沉 赵建民 杨正瓴 张能立 鲍博 罗汉江 农绍庄 朱晓刚 李毅伟 haipengzhangdr biofans xlsd dulizhi95 ljx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0 0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