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hsc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yhsci 科学网大学08级新生

博文

感悟离开

已有 5944 次阅读 2011-8-8 11:1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爱情, 离开, 离家


感悟离开

201188日星期一

 

有段时间没有梳理和记录自己的思绪了。一方面,平凡的生活似乎没有那么多可圈可点的东西;另一方面,文字有时候能够雕刻永远,但有时也会显得苍白无力。不知不觉中,有点疏离了昔日的感悟,虽然生活还是那么平淡的着,偶尔也会有些压过力,也会有些一些烦心的事情渗透进来。

这也是一种离开吧,离开了对生活的感悟,其实也就离开了自己的生活,离开了自己的生命。幸好,文字虽然没能记录,心还在感悟。

人的一生不就是在不断地走进和离开吗?离开昨天,走到今天,离开今天,又走向明天。离开一个地方,再走进一个地方,又离开此地奔向他乡。离家出走是离开,但也是走进,不管是走进学校,走向社会。还记得小时候,长得很瘦,在家有时被大点的孩子欺负,于是到了上学的时候就害怕。学校那么多人,有点儿害怕,也担心学校里不像家里,没有水喝,所以开始不敢去上学,每天早上都要妈妈拿着竹条赶着去学校,打一步走一步,还哭得很委屈。我想这就是自己体会比较深刻的一次离开吧,离开了家庭,熟悉的人,奔向陌生的地方,未知确实让人害怕,但却不一定是坏事。直到现在,每回跟妈妈谈起小时候的事情,总会谈起这一幕上学的情景,然后都开心地笑起来。我有时候也跟妈妈开玩笑地说:“小时候不肯上学的自己,现在却变成了一个一直在坚持学习的人“。直至今日,还在不停地离开,回家的日子更少了,每次离家去学校的前几天,总有点儿坐立不安的感觉,不知道做什么好。但离开的次数多了,也就不会再像从前那么伤感与留恋,因为知道,即使离开也仍然会回来,只有离开,才能感受新的东西,离开之后回家的感觉更好。

物理空间的离开很可能在短期内的交流与生活中适应,但精神与情感上的离开却远远不是如此。

有人说:“遇见一个人要一秒钟时间,认识一个人要一分钟时间,喜欢一个人要一小时时间,爱上一个人要一天时间,忘记一个人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忘记也即是离开,让自己离开一个人自己爱过的人,远不如每个人想像的那么简单吧。或许你曾经痛下决心,忘记一切,再也不去触碰曾经的往事,可多少次你还是一个人孤独的时候想起,也或许不经意间,心会突然地痛一下。人道岁月无情,的确无情,可终究还是有一些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之中遗留下来,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可能最是珍贵。或者你曾经让一个人爱你的人离开了,或者你离开了爱你的人,等到风景过后,你也会突然想起那些曾经的时光,多年来,你离开了那个人,但心却没有真正离开。无论是爱还是被爱,一旦被纠结于是否离开之中,就会让人糊涂,有人果断地离开了,但心却没有离开,有人粘粘糊糊,但最终还是逃脱不了离开的命运。离开,可能意味着失去一颗树,而走进了整个森林,也可能放弃了一颗最值你珍惜、属于你的树,而最终的结果是你在森林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一颗你可以栖息的树。人世间的爱情本是平淡,一个离开,却将其置于空间与时间的考验,结局或生或死,或幸福或悲伤。如此一来,倒得感谢离开,爱情的添色或失色,全在于离开之后能否两相牵挂,相互寄托,共同翘首期盼。爱情较之其它感情,如此深得世人赞颂与期盼,原因可能爱情不像具有亲情那样的义务,却又比友情更为亲密,两相情悦,全在于双方的心灵感受,所以更弥足珍贵,而离开,无疑在其中起着催化和锻炼的作用。

除去感情,还有一种精神上的离开,但却非所有能感觉得到。也许你曾经壮志凌云,但到头来发现你追求的很多东西原来没有意义;也许你曾笃信的东西却被现实击得粉碎。你想呺嚎大哭,却没有人能够理解,你想果断放弃,又实则难以割舍。也许你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了,多年后回过来一看,才最终明白其中的真谛。离开让人突害怕,却往往又是必须的必修课。

离开还有很多,人每天莫不是在离开和走进,其实已属平常。但人之本性,往往难以离开已有的东西。但是,离开并不见得是坏事,多少离开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既然如此,何不淡然一点呢?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图片来自网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759-472964.html

上一篇:一岁一枯荣
下一篇:漫话找工作
收藏 IP: 180.118.109.*| 热度|

2 鲍海飞 杨华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7: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