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博士后”只能表明此人读书时间比较长,学历比较高且比较愿意在学校里呆着,不能说明他/她的道德水平有多高!所以,分析这个现象时,不要只纠结于“堂堂”和“博士后”这样的词汇,而忽略这件事所隐藏的其它信息点。
虽然小生刚开始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不久,但是我却明白(从自身的角度来说),博士后是比较容易读的吧。本科院校差,没关系的,好好考研(或保研)。读上研究生后,好好学习,争取直博,或者找个好导师,再考博。博士完成后,留现任老师那儿读博后,或者出国、或者找国内大牛读博后,应该都是可行的。但是这只是职业规划中的起步阶段,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在此过程中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从硬实力角度分析:虽然没有看过王博后的文章,但是听说档次不算太高。个人认为,科研这个道路上,是需要拼科研能力的。我申请过留学,清楚的记得国外老师很看重我发的文章,认为这就是科研能力的体现。所以我觉得,如果故事的主人公能发水平更高一点的文章,是不是就能提升自己的硬实力呢?
从软实力角度分析:王博后思维可能比较狭隘,似乎有点点侥幸心理(或说是投机取巧),道德上缺乏应有的担当。具体分析如下:
1. 先说安排工作的事情吧!其实通过关系安排工作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但是并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中国科研要发展,需要的是真正有水平的科研人才。虽然王博也有实力,但是不是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同批次应聘这所学校的人具备更强的能力?如果是,王博被淘汰也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不是,可能其它人的关系更硬,这样的话,老师不帮助他留下,也是很正常的吧!
2. 再说一下苦等学校通知的事。同做科研一样,当遇到某个问题的时,应该是想办法解决,而非一味等待。我老板常说,遇到这个问题了,你可以用A方法解决,也可以用B物质来改变,或者直接用C方案啦,他从来不会说“你等等吧,它等会儿就好了”。可能前一两年的等待是有用的,但是当等了这么长时间了,是不是就应该自己找个解决的方法了呢?
3. 最后是责任感缺失!其实很多优良的道德传统,比如男儿当自强有担当,都是中国人必须具备的,而非因为读多了书就该忘记的,更不是因为要追求自己的理想而背弃的!可能王博后是忘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样的状态了吧!其实社会中可能有很多小孩子都知道家庭责任与担当吧~~
嗯,谢谢大家了,就写这些吧!
相关专题:中国“最惨”博士后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许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6552-74467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