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歌且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y229668880 I am a toxicologist, and an epidemiologist. Interestingly, I am also a Big Data analyst. You don't believe?

博文

从今天起不再想诺贝尔奖

已有 2958 次阅读 2012-8-16 00:3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刚刚在暑假里过完27岁的生日,也来新的学校读博一年。回顾这一年的历程,一直是执着地“必先利其器”。然而,最近两月困惑连连。找导师,花了一上午时间,给我解惑。末了仔细回味,突然间对先前看到的、科学网前辈们的谆谆告诫和听到的、各种讲座时老师们的循循教导,体会到其真切用意。 

从今天起,我不再想诺“贝尔奖”。有志气,固然是件好事,激励着我们年轻人在嘈杂的社会大背景下,追求自己的理想。这种志气的确帮了我们不少人,从小学、中学、大学、硕士,一步步顽强地走过来。 

但是,这里面带有一股“执拗”,它让我们的前进以“执着”为动力。但同时,剥夺了给予我们潜能的“平和心态”。像我自己一样,所谓的好学生们,在享受过去的“成功”同时,未曾尝试过人体里最坚强的力量。那种力量,不是“猛力”,而是细水长流、连绵不决,但却如静海流深一般、不被摧残的信念。那种力量,是一种不急不躁的心态,是一种食人间“各种烟火”但不被浮躁的社会所牵着鼻子的定力。那种力量,是一种爱护自己、关心自己的生活哲学。它可以让我们从容地面对事业上和科研上的挫折,可以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社会关系中淡然处之。

正如柯杨校长在钱煦院士的讲座上总结时,给我们医学生的两点忠告:1. 医学孩子的优点是执着,缺点也是执着。这是执着往往是一种过于的执着。2. 现在科研的成功都是合作的结果。我们医学生总是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成功,也很努力,但却忽视了合作,不善于合作。当柯杨校长总结完,在场的将近二百学生,都会心地笑了。那是一次,自己心灵与自己的对话。
 
再回顾自己这一年的历程,的确努力了,但在科研上仍无方向感。正如老师说,我已经努力了,已经获得了比别人有优势的宽厚基础。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平和、不急不躁的心态,让科学学习的焦点由宽变细。
 
那种“执着”的心态,已经帮了我很多。但现在是“平和”的舞台了。感谢“执着”,帮我从千军万马中走过独木桥。我不再需要面面俱到,我永远成不了一个完美的人,我不需要实现“完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我现在已经是独特的,平静地继续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进。前进,不是奔跑,而是过着惬意生活的、不失目标、不紧不慢的散步。科学研究,是我的生活方式,不是获得某种目的的途径。科学研究,不妨碍生活,不妨碍交往。科学研究,不是孤独的。所谓的孤独,不是以接触的人的多寡而定,而是心灵的自由。
  
再回顾年初定下的目标,已经完成了一半多。这半年很充实。如刘春明老师在《科学之游戏规则》所说:“博士,是建立一生的科学基础。做博士是一生的最自由的研究经历,不需要为生计和经费发愁。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系统地训练自己。做好每一个实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思想和材料基础。至于发文章,只要你专心做研究,出文章不会成问题。”“好的研究,要面向科学问题”
  
至于社会人际关系,即便在同一屋檐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想法。不必为小事为他人所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尽管有些是不和谐的,不为这些力不能及的事情而烦心。计较那些,只会降低自己的品味。
  
做研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要沽名钓誉。过人生,要学会舍弃。舍弃丢失是少数,带来是多数。乐于做一个凡人,自然会成就伟大。
  
从今天起,我不再想“诺贝尔奖”。但我会咀嚼每个诺贝尔奖背后的精彩故事。
  
人生,应该求真、求善。二者殊途同归,即求美。

以此文为我27岁生日留下足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433-602619.html


下一篇:关于心态的两则小故事
收藏 IP: 219.143.3.*| 热度|

5 高绪仁 戴德昌 林涛 郑融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