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亨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人类文明的演进史本质上是一部生产力要素的迭代发展史。从原始部落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社会的数字革命,推动文明跨越的核心力量始终是生产力要素的变革。受波普尔3个世界(客观物质世界、主观精神世界和客观精神世界,波普尔,1988)划分的启示、AlphaGo的横空出世对笔者的强烈触动以及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深入思考(“人工智能的本质及发展的3个里程碑”,童亨茂,2025),笔者从单因素(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分析的角度,把人类文明的发展划分为3个时代:“资源时代”(以物质资源作为生产力核心要素的时代)、“人才时代”(以人力资源作为生产力核心要素的时代)和“认知时代”(以规律发现和智能创造作为生产力核心要素的时代)。这三个时代的划分和更迭,笔者认为不仅揭示了技术革命的底层逻辑,更勾勒出人类社会从物质依赖走向精神解放的文明进化路径。期待这一人类文明发展时代划分的思想对读者能有一定的启示、对有关决策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源时代“资源时代”即为以物质资源(土地、水、矿产、能源等)作为生产力核心要素和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大约公元前8000年-1945年)。笔者把二战结束作为该时代结束的时间节点。
一般认为,人类最初的文明曙光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沃土之上。农业革命让定居成为可能,土地与水源的占有量直接决定了部落的兴衰。古埃及依托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发展灌溉农业,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耕战体系"将土地生产力转化为军事实力——这些早期文明无不印证了"得资源者得天下"的铁律。
工业革命时期,矿产和能源在物质资源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机械力(马力,Horsepower)取代人力(Manpower)成为衡量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尺。工业革命的到来将资源争夺推向高潮,煤炭驱动蒸汽机,石油催生内燃机,铁矿石和炸药铸就铁路和公路网络,自然资源从生存资料升格为国家战略武器(如大英帝国通过控制全球75%的煤炭产量建立"日不落"霸权)。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资源的争夺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性渐渐显现出来:如马尔萨斯陷阱预言的人口与资源矛盾开始应验,殖民地争夺引发世界大战,化石能源滥用导致环境危机等。当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矿产开采中显露时,人类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极。
随着二战的爆发和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不断体会到人才的巨大作用(如美国通过网络全球的科学家成功实施了曼哈顿计划等)。按照笔者的理解,二战是“资源时代”向“人才时代”转化的过渡期。
2. 人才时代“人才时代”即为以人力资源(人的教育程度、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等)作为生产力核心要素和核心竞争力的时代(1945-2018年)。笔者把AlphaGo的改进版(Master)的出现(2018年)作为该时代结束的时间节点。
二战结束后,美国开始大规模地实施人才战略(包括引进世界各地最优秀的科学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吸引世界各地的学生到美国留学等),并取得了重大成效。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虽然苏联也是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但主要体现在军事上。在综合实力上,美国是这个时代真实意义上的世界霸主,而且霸主地位目前还保持着。
二战后,舒尔茨(T.W. Schultz)提出"人力资本理论",揭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几何级数效应。日本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通过"科技立国"战略培育出索尼、丰田等世界级企业;硅谷依托斯坦福大学的人才孵化效应,用数字经济重构了世界经济版图。此时,衡量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变成了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专利授权量、PISA教育排名等。
然而,随着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具体个体人才的局限性在知识爆炸中逐渐暴露出来,如信息过载导致决策瘫痪,标准化教育难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人工智能(AI)开始替代程式化工作等。当AlphaGo在2017年击败当时的世界围棋第一人李世石时,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人类需要认知能力的提升和知识和智慧的良好集成和结晶(智能创造)来保持竞争优势。这一时代,笔者称之为“认知时代”,并把AlphaGo的出现(2017年)到成熟(2018年,AlphaGo的改进版Master的围棋水平彻底超越人类个体,即人工智能发展里程碑1(童亨茂,2025)的树立作为标志)作为“人才时代”向“认知时代”转化的过渡期(2017-2018年)。
3. 认知时代“认知时代”即为人类认知能力(集中表现为:揭示本质和发现规律的能力+智能创造与实现的能力)作为生产力核心要素和核心竞争力的时代(2018年——)。
按照笔者的认识,AI是人类(部分个体的结合)在揭示所从事事项规律(规则)的基础上,把规律(规则)用数学和文字表达出来(“符号化”和“逻辑关联”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程序的实现,算法是其中的核心)后,再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设备进行探测、分析、处理和实现的一套系统(广义的机器),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童亨茂,2025)。AI的发展是人类规律发现能力、智能创造与实现能力的综合。按照这样的理解,AI的发展水平可以作为人类总体认知能力的标尺。为此,笔者把AI发展里程碑1(童亨茂,2025)树立的时间(2018年)作为该时代的起点。
按照笔者的定义,在认知时代,人类将生产力革命的矛头主要指向人类自身心智结构的优化和认知集成,具体表现为认知能力的提升,生产力公式将被改写为:价值创造=事项类型×认知能力。揭示具体事项的本质和规律可以靠人类个体的智能(即属于波普尔提出的“主观精神世界”)来实现,但具体事项的智能创造与实现(如GPT-4,DeepSeek、自动驾驶汽车等的研发和实现)则必须靠人类智能的集成(集体智慧)才能实现。在认知时代,人类智能的不断“外化”(即属于波普尔提出的“客观精神世界”,AI是人类智能 “外化”的典型代表)和“外化”层次(以所从事事项规律(规则)的复杂程度为标识,童亨茂,2025)的不断提升来实现价值创造和提升。
这个时代的终极竞争,将集中在"个体认知能力"与"认知集成能力"两个维度。当AI发展里程碑3(童亨茂,2025)树立(AI接管知识性劳动)后,人类得以专注于宇宙本质的探索、文明价值的重构以及精神世界的丰盈——这或许正是认知时代赋予人类的升华。
4. 三个时代划分的启示4.1 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启示
三个时代的划分似乎揭示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律,包括①价值源泉的内化:从依赖宇宙(主要是地球)馈赠(资源),到开发人体潜能(人才),最终指向心智边疆的开拓(认知);②增长范式的升维:线性增长(资源消耗)→指数增长(知识复用)→超指数增长(智能涌现和集成);③人类群体(如国家)竞争焦点的迁移:地理空间争夺→教育体系竞争→认知生态构建。
4.2 对人类个体未来如何成长的启示
如何在认知时代体现(或实现)自己的价值是人类个体是很快就要直面的问题。按照笔者的理解,认知时代人类个体的价值主要体现在①宇宙本质的探索、②人类文明价值的重构、以及③人类精神世界的丰盈这3个方面是否有自己的贡献(包括贡献大小)上。要实现这一点,从物质财富积累和知识储备转变为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是必由之路。
4.3 对未来教学改革的启示
随着认知时代的到来,知识储备本身将逐渐失去价值,“应试教学”将自然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培养人的“洞察力”、 “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力”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将成为未来教学的主导目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未来教学的提前布局势在必行。
5. 结语
站在认知时代的门槛上,我们既需要警惕AI发展的伦理风险,更要把握人类独有的优势:在量子计算机解决复杂方程时,我们能倾听莫扎特奏鸣曲和欣赏其美学价值;在机器处理人类日常事务时,我们能不断地体味和感受认知成长带来的“自省式”快乐(童亨茂,2018);在AI生成万亿级数据报告时,我们仍保有追问"生命意义"的终极自由。这种对真善美的永恒追寻,或许才是人类文明最珍贵的认知资产。未来的历史学家或许会如此书写:当人类停止向外征服星辰大海,转而向内探索意识宇宙时,真正的文明纪元方才开始。
参考文献卡尔•波普尔:《波普尔思想自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1版,第255页
童亨茂, 2018. 快乐(幸福)的三个层次. 科学网博客,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05381-1146521.html
童亨茂,2025. 人工智能的本质及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 科学网博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05381-1475037.html?mobile=1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童亨茂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05381-147585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