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从老校区搬到了新校区,每日蜗在小小的办公室里。
幸好有个大大的阳台,西向的,郁郁了,就走到阳台上,蹦蹦跳跳,挥拳弄腿,更可以看着夕阳西下,残阳似血。
忽然就很有感触。
岁月汤汤,时光万象。
从14年来到这个学校,进入这个部门,一转眼,自己工作居然也十年有余了。
历经了3任领导。
第一任是德高望重的张教授,温润如玉,谦谦君子,工作很负责的那种。每年的国自然标书,我都会拿去先给他过一遍,他也总会细致地进行修改,从整体逻辑思路,到简单的文字标点,事无巨细,一点不落。他也曾为我们的职称晋升费了不少心思,要是没有他,或许我们几个青椒连副高都上不去。那几年中心退休的人也不少,他也总会给大家聚聚餐,欢送退休的老同志们。
可惜他返聘几年后也退休了。荣退那天,他的朋友圈里都是满满的祝福。
第二任是课题组的直属领导,在张教授退了之后就负责中心的事务了。没多久就去了深圳,干得风生水起,可惜对这边的课题组就有所忽略了。
第三任来了几年了,是以女强人的形象出现的,接触很少,除了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基本没有交集了。
环顾四周,课题组里和自己一批进来的博士,居然只剩下我自己了。
最先走的是小钱,在发了一篇CDD之后,毅然决然地就出国做博后了,据说也没有通知学校、也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后来在美国发了一篇一作的Cancer Cell,也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妥妥的人生赢家。
然后是小杨吧,慢慢地淡出课题组,先搬出办公室,对课题组事务慢慢放手,最后在大家默认中脱离了课题组。后来,就选择了另一条路,到基层单位去挂职,做了不少有意义的事情。以后会不会走仕途呢?
剩下的三个,在课题组重组的时候,各奔东西了。
小阎去了另一个大的课题组。其实作为海归博士,她是容貌科研能力俱佳,办事能力没的说,先跟着领导在深圳干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还闯入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新赛道,带的学生也很能干,读博期间4篇SCI,这在我们学校也算是顶尖的了吧?听说最近借调去了国基委,应该是能大展拳脚了。
小马则是自谋生路,去了学校的另一个课题组,最开始做CTC,再到中药,现在做纳米材料。聊过几次,说现在很忙,很累。不过估计很快能出高分文章吧,升职称还是很有希望的。
我则留了下来。从14年入职,15年中国青,17年升副高失败,18年晋升副高,19年中面上,后来被人告黑状,从中心的管理职位上退了下来,再后来两次升面上失败,到现在成了无人问津的透明人,感觉自己是活通透了?还是躺平了?
选择留下的原因之一大概是我一直对领导心存感激,因为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领导接纳了我,给了我一个工作的机会,我才能混到现在。士为知己者死,虽然自己才能一般。
其二大概是自己懒,懒得去奔波、寻找新的下家。而且自己还带着6、7个学生呢,自己换下家容易,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很大的,所以想想,还是坚持坚持吧。
虽然经费紧紧巴巴,虽然升职无望,但终究是份工作,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能培养培养学生,还是有意义的,不是吗?
就像保尔柯察金说的那样“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真到了那一天,我估计会有点后悔,有点羞愧,但不会太多吧。
最近喜欢一首歌,叫《来日无恙》,分享歌词给大家吧。
来日无恙
“长夜星河阔
映我踏山河
春去秋来看花开落
少年今非昨
他乡下雨了
忧伤了漂泊
万重山边炊烟过
把酒向天歌
来日无恙
昨日去堂堂
岁月穿肠
大云过天上
生死茫茫
一生坦荡
天涯归处是吾乡
沿途好风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孔鹏洲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99746-150882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