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eiuca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uleiucas

博文

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已有 9407 次阅读 2012-12-6 21:09 |个人分类:阅读与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习, 认知心理学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是一个无论学生、教师、家长,还是教育家、科学家、政府官员等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这个问题的确是个真问题,至今尚未得出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而更进一步、也是更要紧的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question,还是problem,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answer,还需要solution。这本书更像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而非简单回答问题。

学生不喜欢上学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兴趣不在这里,不喜欢某个老师,不喜欢学校的建筑,不喜欢某个同学……可以举出更多的原因来。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学生觉得学习很累,很辛苦,很枯燥,不会学习,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因此他不喜欢上学。这就涉及到“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这个问题,更本质的是人这种生物是如何学习的。这门学问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可以叫做认知科学,或者学习科学,较窄的一种叫法是认知心理学。

其实,要想搞清楚人是如何学习的,并非易事。学习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背后有深刻的心理学因素,还有更深层次的生理学因素。研究的路经,包括对人脑的生理研究、人的感官系统对于刺激的反应、问卷访谈等很多种。尽管很难,认知科学家还是在此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在这方面,我想不得不提到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他对于儿童认知行为的研究及其成果,堪称典范。他和他的后继者在认知科学领域做出了一系列贡献。而这些研究成果不单单是论文和书稿,也已经应用于教育和心理咨询等行业中。

威林厄姆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认知心理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的研究。他的这本《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改善中小学生的学习,改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

本书并没有罗列大段的认知心理学术语和理论,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丰富的图表娓娓道来。作者结合学生学习、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介绍了相关的认知心理学原理及其应用,他想要达到的两个目标是:让读者知道大脑是怎么工作的?如何利用这一点成为更优秀的教师?全书的内容分为九章,每章都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给出这个问题背后的认知原理,然后详细地阐释该原理及应用该原理的方法,最后给出对于教学的启示。下表是这本书的骨干所在:

章节

认知原理

所需知识

教学启示

1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满足一定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避免思考

学生所知、所会的界限

将要学的内容看成答案,花点时间给学生解释问题本身

2

事实性知识先于技能

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缺乏相关的事实性知识是很难思考的

3

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学生上课会思考什么

教案最好的晴雨表:学生会想到什么?

4

我们利用已知的事物理解新事物,大多数知识时具象的

学生的旧知识里哪些是理解新内容的关键

以深层结构作为目标,但要先认识到表层结构

5

没有充分的练习,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

如何让学生练习,又不让他们感到枯燥

仔细考虑哪些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安排分散练习

6

学习早期的认知力和晚期的截然不同

学生和专家的区别是什么?

目标是深层理解,而不是创造新知识

7

儿童在学习和思考方面相似点比不同点更多

学生的学习风格不重要

通过思考教学内容,而不是学生间的差异来决定如何上课

8

孩子智能上的差异可以通过持久努力改变

学生如何看待智能?

在提到成功或失败的时候,以努力的程度而非能力来衡量

9

教学和其他任何复杂的认知技能一样,必须通过练习得以提高

我的教学哪些可以保留,哪些需要改进?

提高不仅仅需要经验,还需要有意识的投入和信息反馈

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对于很多教师或者学生和家长来说,可能是很新颖的,有些甚至是与以前的认识相冲突的,然而这些观点背后是大量的研究,而非少量的个案。下面举几个例子,我将稍事解读:

l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人类虽然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好奇心很脆弱,要是由于好奇而引发的思考让人感觉很吃力、没有成就感,他就会放弃思考了。人思考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少思考。想想看,让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解决一个高三学生才能解决的智力测验,尽管这个智力测验可能很好玩,故事性也很强,插图也很漂亮,他会一直思考下去吗?

l 大量的练习不见得就是坏事。我们可能都还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回家把生字抄写几十遍,课文抄写七八遍,乘法口诀烂熟于心。这些机械重复曾经让我们深恶痛绝,但是过来以后我们发现,那些东西都记住了。想想看,上了初中的时候写一篇几百字的作文的时候,还会仔细琢磨每个字的偏旁部首吗?解方程的时候还会查找四则运算法则吗?练习的过程是加深记忆的过程,很多东西记住了、变成自动化的了,也就免去了思考的麻烦,省下来的工夫我们可以思考更要紧的事情。当然,练习肯定也有一个度,如果默写20遍就完全可以达到自动化的话,写50遍就是一种变相体罚了。

l 儿童在学习上的共性比个性更多一些。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但是,在学习这件事上,学生的差异并没有那么大。绝大部分人的学习行为(或者说认知行为)是相似的,他们学习的方式或风格可能有一些差异,但这并不影响老师实施普遍性的教学。想想这样的问题:学得快的学生,一定就真正理解他学过的东西吗?做题的时候得分率高一定意味着他理解题目需要的那些知识了吗?其实,很多物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依然说不清楚电流和水流的本质区别,地球科学的本科生也未必知道为什么三九天要比冬至的时候冷。另外,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该如何让老师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呢?这样说,并不是为老师找借口逃避责任,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科学的事,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个别辅导也是少不了的。

这本书的很多提法,可能会招来不少人的反对。不过,我觉得,在反驳作者观点之前,建议还是先读一读这本书,看作者是用什么证据来捍卫他的观点的。

人是如何思考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我们是如何学会一样东西的?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很基本的问题,而且是很有用的问题。脑科学、学习科学、认知科学,正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并藉此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相信会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惊喜。

最后,我想说,有的孩子学不好,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他不喜欢上学。

 

 

附: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作者:【美】丹尼尔·T·威林厄姆(Daniel T. Willingham

译者:赵萌

审校:朱永新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

 

 



读书荐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97254-639924.html

上一篇:听王渝生谈科学
下一篇:原创相声:进化成人
收藏 IP: 159.226.79.*| 热度|

2 庄世宇 刘桂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