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茂
【原创】无我之我是真我,无私之私最是私
2025-5-7 14:19
阅读:431

老子的《道德经》中,意涵深刻的名言有很多,今天我就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一句来谈谈我的感悟。

据说大儒朱熹病死前,曾跟门生弟子们慨叹,自己治学一生、格物致知、居敬穷理,最后发现还是不如老子水平高,(上面所引的)老子的这句话真是道尽了人生的真谛啊。。。

其实老子这句话,是承延了其上一句话来讲的,即“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圣人与天和地一般,对于自己是无欲无念的,因此是不增不减的;他的有且多,是通过忘我(为人)、舍我(与人),自然而然形成的。

也就是说,让自己先成为虚态,虚了才能纳实。由一丝不妄动的平静,致虚;虚静至极,实至名归。

《道德经》通篇,就是这么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就是凡事要有“反向求”的思维和做法。

当然,不论作何求,前提还是得“有我,我是个活物,要不然你忘什么、舍什么呢?你要是死了,你都不能思维了,那你还能怎么忘和舍呢,对吧?

域中有四大——道、天、地、人,人是四大之一,四而一、一而四,其内蕴是一贯的,可见人之珍贵。

总体上,老子都是从个人修炼的角度,来讲这些的,即“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

                                                                                                          上书道君    

                                                                                                          2025.5.7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肖春茂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87827-148478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