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意得辑
为啥很多高校老师不愿意当副院长?
2024-12-18 11:06
阅读:1602

作者简介

罗之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向研究专业,多年科研教学从业经验,现于某一本大学从事科研、师资管理。知乎十万粉丝大V。

为什么高校老师不想当“副院长”?简而言之,名好听,事太多,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行政职务晋升,但严重耽误自己科研事业发展。

体制内,带个“副”字的干部其实不好干,既要干活,还没有决定权利,还要担责任,这些在高校里体现尤为明显。

但是,你以为这就完了?

很多人不太明白高校的行政体制,以至于觉得“副院长”听起来蛮高大上,应该很厉害,甚至我还看过网上有人比较“副院长”和地级市“副市长”的问题,只能摇头哂笑。

我给大家官方解释一下: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省属高校里(民办高校先不讨论),副院长的行政级别基本都是副处级。

听起来副处级还不低,但它的含金量和地方政府的公务员肯定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不过,大多数副院长不仅仅是行政干部,还是专业技术干部,走职称序列的,一般都是教授(起码是副教授),也就是技术4级以上。

虽然副院长的头衔看起来还不错挺唬人,但本质上副院长只是一个身兼行政职务的老师。

老师应该做的,他都需要做。老师不需要做的(行政工作),他还是需要做。而且,在很多事情上他还没有决定权。

01 过早担任副院长可能不是个好选择

担任副院长这件事本身,用官方一点的说法是“责任和机遇并存”。因为很多学校的学院院长都是从副院长晋升上来的。而学校领导也常常是从学院院长里选拔晋升的。

这条副院长-院长-副校长-校长的晋升路线,是高校里非常正统的一种职务轨迹。

但过早地担任副院长,很可能是个“坑”。

这点和传统的行政单位不一样。在公务员体系内,基本上都公认越早晋升越有好处,毕竟“干部年轻化”的原则让很多有能力有水平的公务员,倒在了“年龄”这道门槛上。

但高校不同。

高校是一个非常复杂也有点奇怪的组织,既有学术研究属性,又有行政属性,甚至还有很多的社会属性。

也就导致了高校中的管理者有多重身份和责任,更有和其他体制内单位迥然不同的“业绩观”。

高校里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业绩”,其实很可能不是行政工作做的有多好,反而是自身的学术成就,学术贡献有多大。

这也就意味着,尽管早早走上副院长岗位,但由于行政的压力层层传导,琐事杂事一大堆,让很多副院长自从踏上这个岗位,自己的学术科研都极大被耽搁。

而与此同时,副院长的资源调动能力十分有限。一个学院的资源,不论学术资源还是行政资源亦或是财政资源,其实大多把握在院长和书记手里,副院长空有职务和级别。这就导致想要靠手中的资源来反哺自己的教学科研,对于副院长来说同样有点困难。

这种顾“行政”失“业绩”的结果,往往导致副院长没有过硬的业绩成果,无法再进一步。

02 高校的三种人

其实无论当不当副院长,都是一种人生选择。至于怎么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高校教师一般有三类人:

第一种是有强烈的学术追求,立志当一位学术大咖的学者派;

第二种是追求稳定清闲,混到副高开始躺平的躺平派;

以及第三类,抱着学而优则仕念头的仕途派。

其实这三类人并非一开始就定义好了的。据我观察,很多博士刚毕业新入职的老师一开始都是第一派,有着比较强烈的学术抱负,想要在学术领域做出一些成绩。

毕竟,辛辛苦苦读了博士,又进了高校,一般来说学术业绩和水平都不差。直接放弃了学术之路着实可惜。

但是,人力有时穷,所谓时也命也运也,很多人到了35或者40岁,学术产出寥寥,课题申请一般,四小青已经断无可能,四大人才更是镜花水月,拼到退休可能也仅仅是一个副教授。

此时,当他们认清了这残酷的现实,他们的心态会出现巨大的变化,往往就会往另外两派划分。

一部分人会选择就此躺平学校学院的硬性任务完成,其他杂活一概不接。按有些人的说法,这是真的“仙”。

另一部分人还有一些事业追求既然学术做不上去,那就行政走上去也没问题,毕竟自古以来就有“学习是为了走仕途”的思想钢印。

这三类人在后续的发展中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人生际遇。

03 行政还是学术,这是一个问题

其实话说回来,之所以大家纠结要不要当副院长,本质上还是不少人对于行政权力有一些憧憬。

很多高校老师对于行政人员,一面“恨得要命”,一面心里又隐隐羡慕。 老师们普遍会认为行政人员尸位素餐,事难办、脸难看、学历低、水平差,关键还坐拥各种福利待遇和资源。

于是,不免有一些人会心里暗戳戳地想着,要不要自己也走一下行政路线。 所以,说起有机会当“副院长”,很多老师哪怕嘴上说着不要,心里还是很“诚实”地接受了组织的认命。

但是,在一个科研学术有着关键主导权的领域,行政的路注定是缓慢且坎坷的。

当一个副院长,不仅负责着学院建设、学生管理、教学科研等等具体工作,而且还要自己去把科研和学术做好。

俗话说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事实是,行政工作的压力和琐事,让科研工作必然受到很大影响。这不仅是副院长存在的问题,所有后来走了行政路线的老师,都面临同样的困惑。

其实,也许过来人才更有发言权。

我接触过很多既是教授,又担任过行政领导的老师,他们大多都在职业生涯的后期感慨,还是当个大教授舒服。

∵∴∵∴∵∴∵∴∵∴∵∴∵∴∵∴∵∴∵∴∵∴∵∴∵∴∵∴∵∴

logo.jpg

意得辑优质润色服务既包含两位英语母语编辑对稿件的三重检查,又为作者解决投稿信、查重、和排版等几项前期准备工序,还为应对期刊的返修要求免费提供无限再润色,从头到尾陪作者走完发表路。尤其适合有志发SCI或SSCI的作者,是意得辑最受欢迎的服务。

为什么说这项服务对SCI及SSCI投稿有所助益?

英文期刊投稿的入门选项——有成效:据用户调研结果显示,在优质润色加持下发了第一篇SCI或SSCI论文的人数十分可观。

助你通过英文思维的检验——智力贡献:不局限于语言语法的修改,编辑同步进行高一级的逻辑检查,弥合中英作者在思维方式与写作习惯上的差异。

为你归置投稿材料——省事:代你操心排版、查重、投稿信撰写三样费心力却不可或缺的预备工作。

和你一道面对返修——保险:首轮返稿后的365天内不计次数免费再润色给拒稿与返修上好了保险,好事多磨的路上也有人兜底。

欢迎前往意得辑官网了解服务详情。

科学网博文活码WSS.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Editage意得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69813-146487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