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意得辑
高校评价人才为什么只看paper?
2024-8-7 15:59
阅读:1814

天下苦“唯paper论”久矣。现如今,国内高校的评价体系单一,只看论文、课题、项目等等指标,不讲究创新实用,也不给人以慢慢钻研出大成果的时间,让不少人疑问这样“短、平、快”的评价标准是否真正筛选出了有用的人才?为什么高校评价人才只看paper呢? 

1. Paper是最为直观的评价标准

相比于其他的教学效果、应用创新、科研能力等比较主观的能力评价标准,paper是评价高校教师是否具有科研产出的最直观标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而言,两位教师同时竞选副教授,高校要对他们进行筛选和评估,如果请多位评委对他们进行综合评价打分,多少有主观意愿掺杂其中,而使用paper作为评价指标,简单粗暴,一目了然,没有争议;起码于晋升而言,大家都没有异议,做到了公平公正的评价。

科研创新能力的体现需要通过成果,paper是最简单的成果载体之一,发明专利、实用落地等等,需要3-5年以上的时间,这对于筛选人才进行培养是非常漫长且不利的策略。如果说一个人具有很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但他不具有paper这样的成果载体,也无法通过其他指标体现,就将陷入唯心主义的评价体系,对于筛选人才也是非常不合适的。

简单而言,现阶段缺乏对高校人才进行准确客观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很多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等难以具体评估,不能应用于短时间内尽量公平筛选人才。就像公司筛选简历一样,如何筛选出适合这个岗位的人,依靠学历、证书等等客观指标决定的人选,靠谱程度比单纯“慧眼识人”要高得多。

因此,很多时候并不是高校评价人才只看paper,而是除了paper,其他的评价指标更加不客观公正,导致高校评价人才只能看paper。

 2. 除Paper外,其他评价标准更难以达成

很多paper可能是既没有实用价值,又没有科学价值,高校能否可以用其他更有价值的指标来评价人才呢?当然可以。其实paper是目前高校最为简单的评价指标,一般只有毕业求职的博士,才以paper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

一旦成为高校教师,paper已然不是晋升的硬通货了,而只是标配的一部分,只有顶级期刊发表的文章才能作为破格的标准。与此同时,更难以拿到的基金、课题、项目等,才是高校评价人才的重要门槛。以“非升即走”为例,国内很多高校的副教授、教授的晋升标准是3年或5年内拿到一项国家级课题,另外再附加paper若干篇。

如果没有拿到国家级课题直接不予晋升,而paper还可以多加宽容。而基金、课题、项目等申请过程更加复杂,还要涉及多次评议和投票,需要在创新性和实用性上更进一程。很多时候发表paper只要求研究完整有新意,而基金、课题、项目等申请还要切合发展需求等等。

由此可见,课题、项目等的申请难度远远大于单纯地发paper,对于高校的益处也远远大于paper。“高校评价人才只看paper”这个观点其实是较为片面的,高校还对人才的评价有其他难度更大的指标,且比发表paper的要求更高,更难以达成。

3. 综合评价体系也难以用于高校评价人才

破除“唯paper、课题、项目等等”单一评价体系的声音层出不穷,大家普遍认为追求paper、课题、项目等,会使得有科研能力坐冷板凳的人被淘汰,而那些只追求发“无科学价值”的paper的“假人才”会更进一步,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局面。

因此,很多人倡导高校应当“破四唯”评价人才,让科研人员勇于坐冷板凳。但摒除个人情绪来看,如果不以这些客观指标评价人才,就会让筛选人才的权力完全归于主观,就会陷入“人治”而非“制治”的更不利局面。那既有主观指标,又有客观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能用于高校评价人才吗?其实也难以完全做到公平。以高考作为类比,如果不只用考试成绩筛选,而是加上自主招生等等各种主观评价体系,多少人会因为所谓的能力评估被挤占掉名校的入学资格。

从整体来看,高校评价人才看paper其实是最为公正的做法之一,一旦夹杂更多的综合指标,就会导致更多的不公平竞争发生。

真正有能力做科研、出成果的人,对于发paper也不在话下。人才的培养往往也是厚积薄发,刚入高校就攻坚克难,向更大、更难的目标发起挑战,也是不明智和不科学的做法。而连完成一些小研究,发表符合高校要求的paper数量都无法做到的人,滥竽充数的概率远远大于未被发掘的冷板凳人才概率。

在大层面来说,只用paper作为人才的评价标准是非常单一和不科学的,但作为高校评价人才而言,paper是目前最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之一。虽然很多paper看起来既无科学价值,也无实用价值,但科研就是一项以量变引起质变的工作。

只有在某一项科学研究方向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走了很多弯路和不必要的路,才能偶尔找到一条前进的道路。如果认为每一项科学研究都需要有价值才能进行,这也将极大地限制人类整体的创新能力。

因此,高校评价人才只看paper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目前科研能力评价体系下最合适的办法了。

∵∴∵∴∵∴∵∴∵∴∵∴∵∴∵∴∵∴∵∴∵∴∵∴∵∴∵∴∵∴

logo.jpg

意得辑优质润色服务既包含两位英语母语编辑对稿件的三重检查,又为作者解决投稿信、查重、和排版等几项前期准备工序,还为应对期刊的返修要求免费提供无限再润色,从头到尾陪作者走完发表路。尤其适合有志发SCI或SSCI的作者,是意得辑最受欢迎的服务。

为什么说这项服务对SCI及SSCI投稿有所助益?

英文期刊投稿的入门选项——有成效:据用户调研结果显示,在优质润色加持下发了第一篇SCI或SSCI论文的人数十分可观。

助你通过英文思维的检验——智力贡献:不局限于语言语法的修改,编辑同步进行高一级的逻辑检查,弥合中英作者在思维方式与写作习惯上的差异。

为你归置投稿材料——省事:代你操心排版、查重、投稿信撰写三样费心力却不可或缺的预备工作。

和你一道面对返修——保险:首轮返稿后的365天内不计次数免费再润色给拒稿与返修上好了保险,好事多磨的路上也有人兜底。

欢迎前往意得辑官网了解服务详情。

科学网博文活码WSS.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Editage意得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69813-144549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