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198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o1984

博文

什么触动了杀机 精选

已有 7371 次阅读 2013-4-17 22: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昨天注意到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并且经小强童鞋证实确有其事,因为此事件的主角就住在他隔壁宿舍楼。不敢妄加评论此事,因为此事我没有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信息也是道听途说,报道总不能反映事实。如再妄加揣测的话,有违背科研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然而,这两位同学中毒死亡确实不争的事实,正是此事,引起我对往日生活的思考和自省。
     把时间拉回到大学,大学真正独立集体生活的开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离开生活了近20年的地方去踏上长途去求学的,此时也真正没有了父母的陪伴。初中高中虽也有住宿,然而除走读生外,其留宿学生也可以半月回家一次。不同地方、不同习惯、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就此会在同一屋檐下,生活3~4年(专科和本科)更有的是5年(医学)、7年(本硕)或8年(本硕博)。按照佛说的“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能够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在一起读书甚至同眠于一屋檐,肯定是上天恩赐。然而,现实的生活却并非对上天的恩赐,不是心存感激,而是置若罔闻。你同宿舍的同学中是否有这样的人:1. 总是讥笑挖苦他人;2. 打游戏把音响声音调到最大,晚上玩到深夜,从来不带耳机;3. 在宿舍抽烟,还不让开门开窗; 4. 晚12点还在宿舍弹吉他; 5. 从不打开水,从不值日,没水了,地脏了,还骂他人为什么不打开水。舍友打来要喝的开水,他拿去洗脚或洗澡; 6. 午休或深夜看电影,时不时的发出笑声,让从恶梦中惊醒;7. 动不动,就骂你父母及亲人;8.................还有什么你自己加上。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底线,一个生存原则,别人绝不能侵犯。遇到上述的情况,尤其是当别人指着你的鼻子骂你父母的时候,你是否有抄起水果刀捅了他丫的。然而,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呢?为什么会有投毒事件发生,为什么马加爵会裂尸舍友?
     对于复旦投毒事件的报告中或者谣言中,有妒才说、情杀说和误杀说,然而官方已经辟谣,这三种说都不对,案件真相还在调查中。在这里我想对于妒才说稍置微辞。嫌疑人为舍友林同学和黄同学都是硕士研究生,林同学会因为黄同学获得直博的资格就嫉妒的杀了他,这有些太扯了。坦白来讲,或者我认为既然同处研究生阶段,也就是说这两位整体能力相当,可能连嫉妒之心就没有。做科研要求有挑剔的眼光,对自己都不满意怎么会嫉妒别人呢。当然,复旦的官方回复更直接,这两位同学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专业。我的主观臆断,可能被害人在某些方面给了对方充足的杀人动机,这些方面可能包括宿友之间常见的恶习。为什么会有上述的恶习呢?一些人归结为心理问题,然而我的观点是家庭教育问题,父母没教好,或者父母的行为影响了孩子成年后的行为。初中时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同学用铅笔插死了另一个学生。被害人是地头蛇,飞扬跋扈,总是欺负他人。行凶者是外村人,性格软弱,成绩较好。在行凶者被被害人欺负和勒索多次后,行凶者把铅笔插入了对方的心脏。被害人的父母就是凡事靠武力解决问题,飞扬跋扈,欺负邻居,貌似遵循弱肉强食。没想到他们赖以生存的优势,却月满则亏演变成了劣势。
     为什么家庭教育会出现问题呢?中国的父母是对子女教育投资最多的人群之一,宁可砸锅卖铁也要供给子女读书识字。我的看法时,中国传统文化的折翼,而新文化又没有形成,从而出现了文化断层。传统文化中讲究“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几千年恪守的准则,然而随着马克思主义新文化和文化大革命盛行,传统文化被折断了双翼。实用主义至上,现在评价人的标准是有没有好工作有没有车有没有房有没有钱。专家为了捞取好处信口开河,有的更沦为政府的走狗,当然这些人也不配称专家。貌似现在专家已成为了骂人的词汇,不知是专家辱没了人,还是有些人败坏了专家。
     咦,是不是扯远了?总之,尊重他人就是救赎自己,免得触动了别人杀你的动机。父母没有教育好你,但你要学好,更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现在是否心头一凉,还好自己还活着,身上有好多恶习影响了他人,自己并没有被投毒。这是因为上天眷顾你,以后的日子应该自省检讨曾经的过往。至于遇到极品舍友如何处理,这是需要智慧也是你自己的事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65191-681226.html


收藏 IP: 183.63.97.*| 热度|

28 戴德昌 刘锋 吴明火 徐大彬 张骥 许培扬 王水 王枫 高虹 鲍海飞 魏武 王守业 楚振宇 林树海 付伟 徐锋 吉宗祥 白桦 孙亮 蒋永华 汪晓军 李宇斌 文峰 葛兆斌 王林平 黄淑芳 biofans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