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16年来,我专注思考健康问题,本文对这期间所提出的创新内容,本人践行之所取得的结果、及得到一定的认可等方面做个小结。为给老师们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都放在这一篇博文中。因内容较多,比较长,敬请老师们耐心看完。
一、范振英的个人与成果简介
范振英,1940年生,中共党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已退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天津市抗衰老学会创始人之一。2016年荣获首届“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奖”,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1月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学家年会获选中国科学家。。
我最重要的成果是68岁(2008年)以后进行的研究,主要是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健康学及相关理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和概念。以及提出的弘扬中医新思路
1.提出健康学及相关的一系列观点与理论。
在我2008年开始关注健康时,发现虽然领导关心人民健康,人们都关心自己的健康,但确没有健康学。究其原因,认为可能与健康定义不恰当有很大关系。因为说不清什么是健康,就无法创建健康学。于是经过多年的思考,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发表于《医学争鸣》2014年第3期。在此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健康学,宏观健康学、健康护理学,健康医学工程,健康动机驱动力3.0等一系列创新理论和理念。
1.1提出健康新定义
要讨论健康,提高健康水平,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健康。现在的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仔细分析可知,它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的人都达不到,无法使用。另外,由于它是理想状态,就不可能变化。而只有健康可以变化,才能谈论提高健康水平。所以它是不正确的。
于是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其主要内容是:人在各种健康因素和伤害因素的作用下,必然呈现出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立足人的宏观整体,重视微观检测结果、含有中医理念的人体总体状况,称为人的健康状态。条件在不断变化,健康状态也随之而变。当健康因素占主导地位时,是健康水平较高,或者说是比较健康。反之亦然。提出的新健康定义是:健康是所有人的健康状态的统称。
显然这个健康新定义含盖了所有人,是可以变化的。因此能够用来讨论人们的健康问题。
还定义了健康的通俗定义:即在某些特殊场合,“健康”的含义只是定性地表示健康状态好或更好。如祝您健康,就是祝您健康状态好或更好。
1.2提出健康学
以前说不清什么是健康,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健康学。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就可以在它的基础上提出健康学了。
人活着就必需有活力,可以称为人体活力或健康活力。它主要是指身体的机能,免疫力,以及人体组织的生长、恢复、修复、再生能力等。它是由人体的各个细胞的活力,组织、器官、系统的能力,以及它们协同努力、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它与遗传、所处和所经历的环境与时间长短、性格、年龄、性别、工作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
健康学应该是研究如何使人体活力增加,让人们健康状态更好、或者说更健康的科学。
但是,小孩的成长,他们的人体活力会增加,这主要是遗传、或者说是基因决定的。医生治好了病人的病,也会使人体活力增加。这是医学的功劳,这些都已经有深入的研究,在这里不把它们包括在健康学的内容中。
即健康学是除了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治病以外,对于能够增加身体活力、减少伤害因素、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发生的各种原理、理论、方法、手段、措施等进行研究、创新、解释和实施的科学。
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的对健康的贡献中,医学只占8%,而有60%掌握在人们自己手中。若人们通过健康学和主观努力,使这60%的健康因素提高20%的作用,是完全有可能的。若能如此,它对健康的作用就增加了12%。是花费巨额财力物力和大量人力的医学所起作用的1.5倍。所以它有可能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起到巨大作用。
1.3.提出宏观健康学
医学和健康学的对象都是人,目标都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为了说明它们的关系与区别,发表了宏观健康学。
宏观健康学是以医学的核心“治病”,和健康学的核心“增活力”作为变量,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增活力的特点是:它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很重要,时效长,费用低,副作用少,受益面广,原则上适用于所有人。它的方法、方式非常之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更有效,且必须由民众主动去做。缺点是显效慢,针对性差,至今还没有受到重视。
治病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效果显著且见效快,古今中外都很重视。它的对象是病人,方式是被动的。缺点是费用巨大且增长迅速,只有部分人受益,有副作用,造成大量医源性病人。
1.4.提出健康护理学
医院中对病人护理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而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丧失部分生理技能、需要护理的老年人的数量快速增加。在庞大的残疾人群体中,需要护理的人也很多。
健康护理学就是研究对医院以外的这些需要护理的人如何进行有效护理,通过护理来恢复、维护、促进、增强他们的人体机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理论、知识、技术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进入小康社会和老龄社会,不仅医院外面需要护理的人数急增,而且大多数人也有了一定的接受健康护理的经济条件,所以健康护理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就突显出来了。
创立健康护理学,能够使其成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和专业教育。有利于研究出相关理论、有效方法和规律。这不仅能使被护理者得到更好的护理,而且对护理他们的人,能够学习相关理论来迅速提高护理水平,并使健康护理成为一个行业,一种职业,根据水平高低评定职称或等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积极性。
1.5.健康医学工程
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为人们解除病痛的医学如此,让人们更健康的健康学也是如此。
提出的“健康医学工程”(或称生物健康工程),是利用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理论,IT技术、3D打印、大数据以及工程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能够增加身体活力、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弥补一些人生理功能缺陷的理论、方法、手段,以及研制相关的设备、器具、用品的科学和技术。
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生命基础理论方面,有与健康相关的基因、特异蛋白质,训练与端粒长度变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在运动生理学方面,要研究锻炼的种类、方法、数量、个人身体条件等与锻炼效果的关系。各种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的条件和阈值的研究等。在研制相关仪器设备、器具器材和用品时,更是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材料和工程技术。
1.6.提出健康动机驱动力3.0
我把能使人们健康和更健康的要素称为健康驱动力。认为主要有3类。分别是为了生存所进行的必要活动的健康驱动力1.0;通过医疗来提高健康水平的健康驱动力2.0;以及为追求更健康的动机而产生的健康动机驱动力3.0。
践行健康学,争取更健康,最根本的一条是要自己积级主动去做。否则,理论再正确,方法再多再好,不去使用,也等于零。
人们为了更健康去锻炼身体,想方设法提高免疫力,运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去克服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健康自我管理,设法保持心态平衡等,都需要自己主动想方设法去做,并且持之以恒。也就是说,要想自己更健康,渴望更健康的动机驱动力3.0是必要条件。
实现全面小康,人们不仅渴望更健康,而且大部分人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时间去做增进健康的事。若能在健康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健康动机驱动力3.0的作用,人们就能更快提高健康水平,增加获得感、辛福感。安全感。
1.7.我国有创立和发展健康学的巨大需求和最有利条件
健康学能大大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但却对医药利益集团很不利,以资本至上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会积极开展健康学研究。所以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的我国党和政府才可能去大力推动健康学的创立、研究和推广。我国人口众多,快速进入老龄社会,对健康学也更渴求,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健康学的创立和发展。
2.关于弘扬中医的思考
中医是我国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大力弘扬。
2008年我写了一篇“我对弘扬中医的想法”。中医泰斗邓铁涛看到后用墨笔和宣纸给我写了一封长信,除表示赞许以外,还指出:“过去认为医学只是自然科学,是生物医学。现在加上心理和社会是一大进步,但仍不够。中医是天、地、生、文、史、哲、艺术的综合体,因此多学科相合才能帮助中医的发展。只有新技术革命之成就,才能帮助中医的发展”。
当时卫生部副部长、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看到后也亲笔回信给予肯定。
我非常赞成邓老和王副部长的主张。经过深入思考,在后来写的“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医发展之路”一文中,提出中医的发展应该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把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来
在“我对弘扬中医的几点想法”一文中说到:众多自然科学的成果和先进的技术是被西医首先利用了,但它们决不是西医的专利,其中许多内容同样应该为中医所用。现代科学技术是解决医学问题的工具,不是姓“中”还是姓“西”的判据,中医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以后还是中医。而且,中医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要理直气壮,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也不要怕有人说三道四。
例如,中医完全可以使用现代检测方法来测量体温、血压、血糖、心率、骨密度等生理指标。
又比如,青蒿素救了无数人的命,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提取青蒿素,使用的是从混合物或复杂物中提取、纯化其中的某些成分,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使用了这些现代科学技术,仍然是中医。
2.2逐步用现代科学对中医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释
中医治病有效,说明它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尽管它使用了不同的概念、名称、推理方法等,但它与现代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必然是相通的,一定能够逐步用现代科学进行解释。
比如,中医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胃运化出精微物质(包括氧气)供身体各处使用。这与现代生理学中说的从消化系统和肺吸收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全身组织使用,是一致的。
又如,中医在解释一些部位的疼痛时,说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我经过多年的观察分析,发现这种疼痛不少是发生在血液循环较差、血管很少的关节部位。在这些地方,包括氧气在内的营养供应较差,可能是容易发生疼痛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身体受凉、外周血管收缩,或是由于炎症引起代谢性缺氧时,这些地方更是雪上加霜,由于缺氧严重而发生疼痛。通过主动活动,或进行热敷、理疗、针灸、按摩、用药等方法,使这些地方血液循环改善,得到的氧气等养分多了,疼痛就会有所缓解。
当然中医中一定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内容。若能够证明它是错的,以后不再使用也是有意义的。
2.3中医的先进理念和独特方法要“走出去”
中医的先进理念和一些独特方法走出传统中医,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相融合,研究许多有关健康的问题,能够实现前卫生部王国强副部长说的“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的突破,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更大贡献”。
比如中医的天人合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及人体内部的和谐、统一。它符合实际,非常正确。人生活在自然界,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是基本要求,否则就不能很好生存,这是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应的主要内涵。
中医的整体观也很重要。人体是个极其复杂的生物系统,各部分、各子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只有协同努力,身体才能表现良好。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必须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所以整体观、重视从宏观研究人的健康也很重要。
基于上述观点,从中医的整体观出发,用立足宏观、重视微观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吸收天人合一、阴阳等中医理念,我终于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康学及相关创新观点。这可以说是中医走出去的一个例子。
二、范振英践行健康学的收效
我是范振英,今年83岁。2008年开始思考健康问题,到现在的16年中,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健康学,宏观健康学、健康护理学,健康医学工程,健康动机驱动力3.0等一系列与健康相关的创新理论或理念。
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的对健康的贡献中,医学只占8%,而有60%掌握在人们自己手中。于是我想,若人们通过健康学和主观努力,使这60%的健康因素再提高20%的作用,是完全有可能的。若能如此,它对健康的作用就增加了12%。是花费巨额财力物力和大量人力的医学所起作用的1.5倍。所以它有可能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起到巨大作用。
不过这些现在还只是推测,不是已经证实的结果。但在我努力践行健康学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很多收效:
1.我现在的身体比一般同龄人更健康:
⑴体力和免疫力方面。我每天上午与别人打羽毛球、踢毽子1个多小时。近一段时间增加了下午用网球训练器锻炼约1小时,当然是打一会休息几分钟。晚上散步约2500步加曲腿运动。现在仍可以揹50斤面粉一口气上7楼。最近几个月,老伴身体欠佳,我承担了几乎全部家务和对老伴的照料。
免疫力较强。我5、6年以前感冒,一般症状较明显,特别是会引起咳嗽,经常会1、2个月才能慢慢变好。而近几年没有出现较明显的感冒,即使出现咳嗽,一般1周左右就好了。
去年12月新冠“羊”了,休息1天后继续干活。
⑵精力和反应灵敏度尚好:
现在还能每天思考一些创新理念或问题。甚至那天不想点新东西就好像缺少了点什么。每天思考和写自己的想法的时间一般约在4、5个小时。
现在打羽毛球、踢毽子、骑自行车时,还没有明显的反应迟钝现象。
2.一些疾病或衰老现象有所缓解
思考健康的这16年来,我出现的有些疾病或衰老现象,没有去医院治疗 ,而是按照健康学的思路进行锻炼或调理,不少已经缓解或有所缓解:
2007~2008年,出现了幻听、耳鸣、颈椎磨擦音。进行调理后,幻听完全消失,耳鸣和颈椎磨擦音基本缓解。2008年查出颈动脉血流异常没有治疗,这10多年来体检有时有,有时没有,说明没有明显加重。但2008年查出的颈椎3~7节骨质增生等器质性病变,至今没有明显好转。
我2011年感觉白内障加重去看医生,天津眼科医院专家说我应该马上换人工晶体,我没有去换人工晶体,而是进行自我调理。12年后的现在,晶体浑浊度不但没有加重,还有所好转,看近处比当时清楚一些,可以不戴眼镜做针线活,勉强能看清药品说明书上的小字。但因为现在重影比当时严重,用视力表检查的视力,与12年前相比没有明显好转,现在的视力为0.3左右。
15年以前会偶而便秘,也曾犯过痔疮。近15年来没有出现便秘,也没有犯过痔疮。
不知是在上世纪90年代左腿做静脉曲张手术(抽掉一根腿上的大静脉)还是其他原因,多年左腿只能半蹲。约4年前进行有针对性锻炼,半年多后就能够全蹲了,现在仍可以全蹲。
我有心脏传导阻滞至少已经有20多年。2020年春天感觉好象严重了。到天津胸科医院去看,专家说我需要马上装心脏起搏器。但我没有装,而是想方设法进行自我调理。3年后的今天,至少自我感觉已有明显好转。
我的前列腺增生已经有约30年了。近10年来体验都是前列腺增生、钙化。最主要的症状是起夜次数越来越多,到2022年下半年,每晚要起8、9次,甚至10来次(包括睡不着时会多次小便)。在2022年12月初,听到一种说是对此病可能有益的姿势,我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多个新动作。经过3个多月的运作,症状已明显缓解,最近半个多月中,起夜都是2至4次,没有5次及以上的,而且起2次的时间在增多。这差不多是恢复到10年前的水平了。
我有慢性湿疹50多年。用过很多治疗方法却一直不好,但发展很慢。即使如此,已经蔓延到左脚整个脚面和右脚部分脚面。最近2、3年中,每周至少有1、2个晚上,会出现睡醒来时患处奇痒。于是就拼命挠,有时会挠到出血。4 个月前自己采取了一些新措施。最近1个月来,不仅未出现睡醒时奇痒,患处皮肤症状也有明显好转。
三、得到社会的一定认可:获选中国科学家
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学家年会暨2022中国科学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大会(简称中国科学家年会)2023年1月/15至-16日在海南海口巿举行。
中国科学家年会理事会是:名誉理事长是原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理事长欧旭自远,副理事长倪光南等14人。秘书长董庆海、副秘书长尹建伟等6人。办公室主任刘小峰、付 刚及秘书处22人。
还有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56位院士组成的院士顾问委员会。
大会组织机构是:指导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主办单位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智慧城市研究所和区域发展研究所,中国科技产业协会 ,中科清研(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其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是由钱学森等200多位高级研究人员发起,经陈云同志批示,在宋平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的。中科清研(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
承办单位是北京国研华政科技中心。
中国科学家年会是我国科技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大会的官方网站是:http://www.cnice.org.cn,
我是范振英,在2022年的12月7日,我除了收到中国科学家年会的函件以外,还有大会办公室主任给我打电话说:“您被评为中国科学家,要在大会上表彰”。我问:“总共评出了多少人?”主任说:“10位。”我又问:“怎么那么少?”主任说:“一个领域只评一个代表人物。”后来由于国内疫情严重我未能去参加大会,会上表彰的10个人中没有了我而增加了别人,但获选中国科学年度人物的证书和铱金匾寄给了我。
可能还有像我这样评上后没有去参加大会的人,大会上仍然表彰了10人。总共有14人获选中国科学年度人物(下面是获选名单 为保护别人隐私,只写范振英)。
当代科学家 当代科学家 2023-02-07 17:30 发表于北京
13、范振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物医学工程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天津抗衰老学会创始人之 一。
需要说明的是:大会和证书上用的名称是“中国科学年度人物”。而不是“中国科学家”。我想,既然大会办公室主任用的是“中国科学家”,用这个名称应该也是可以的。会议和证书强调的是2022年度,用“中国科学年度人物”比用“中国年度科学家”好。而对获奖人,不太强调年度,用“中国科学家”可能更好,所以有时也用中国科学家。
另外,我们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在去年的年终总结中,就包含了本人发表健康学相关论文的信息。在得知我获选中国科学家后,说今年的年终总结一定把此内容写进去。所领导还让我与所内部分干部进行了座谈,并与所领导合影留念。
我的创新观点也得到科学网一些老师的认可:在我发表了博文“延缓衰老54:中国科学家范振英”后,一些老师表示祝贺,许培扬教授还说我提出健康学创新理论和弘扬中医新思路,获选中国科学家是“实至名归”。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