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fan6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ofan68

博文

健康学与抗衰老40:我的几次“患者的选择”

已有 2838 次阅读 2020-5-30 19:27 |个人分类:健康学与抗衰老|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健康, 健康新定义, 健康学, 宏观健康学, 生物健康工程学

本文是兑现上一篇健康学博文承诺的再写几个自己的“患者的选择”。此后到9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左右,主要将写些抗日时期的故事。

首先说明,“患者的选择”不只是选择暂时不进行治疗,或者改换药物,还包括选择治疗医院、治疗方法等。不只是对自己,也包括帮助身边亲人进行“患者的选择”。

119年前,我的一个孩子患恶性淋巴瘤(一种癌症)。在天津的一个三甲医院做完第一阶段化疗以后,医生给出两种方案:一种是回家养着,过一定时间再进行维持性化疗。另一种是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有可能痊愈,但当时天津还没有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案例。

我想到北京去治,不知为什么,天津的医院不给开到北京治疗的转院证明,去北京就必须全自费。

而且包括在医院工作的我的亲戚,也倾向于去北京治病很可能是人财两空。

当时我想, 到治这种病最好的医院,治不好那是命该如此,若在天津施着,真出了事自己会内疚一辈子。于是决定去了北京进行了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得到完全康复,并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后来他有了一个温馨人3口之家,他的小孩、即我的小孙女今年12岁。常在我家楼下公园小广场活动的很多人,都知道她比较聪明,玩小孩滑板车、小三轮车、自行车、跳绳、轮滑、双龙板、羽毛球、跆拳道等,都比同龄孩子会的早,玩得好。马上小学毕业了,在学校是多年的三好生。

22011年我去眼科医院看白内障,主任医师问我是马上做手术还是过几天,我的“患者的选择”是过几天。这一过就是9年多了。现在虽然视力(看远处的视力)0.4降到0.2,但基本不影响生活。而看近处比原来清楚多了,现在连药品说明书上的小字也能看清了。因人工晶体不能调节,换人工晶体主要考虑看远处,近处是看不清的。我认为9年多前的“患者的选择”没有做手术是比较正确的选择,。

3.我老伴2001年得糖尿病,一直吃降糖药二甲双胍。虽然血糖控制的不是太理想,但未出现并发症等严重问题。

只是2013年以后,她的胃口越来越差,吃不下饭,身体越来越瘦。最近两年,由于身份证上的照片与现在差别太大,到需要验证身份证的场合,经常无法通过。伸出胳膊,像是在骨头上掛了张皮,当然总感觉没有力气。

由于我偶然看到二甲双胍还有减肥作用,我想是否它有拟制食欲的作用呢?于是我让老伴对大夫说说,希望能停掉二甲双胍,换成别的降糖药。

换药后饭量明显增加,到现在一个多月,饭量约为以前的2倍。胳膊有点肉了,明显比过去有力气了,现在除买菜做饭外,还每天做几遍“八段锦”,而且血糖也没有明显增高。

 

再补充一点:

   4.约在1987年,我接到老家“父病危速回”的电报。急忙赶回家后,见老父亲虽然身体状况极差,但神志清楚。对我说:这次肯定过不去了,你明天和你弟弄上我去医院看一下,免得别人说从外面回来也不给老人看病。然后就准备后事吧。第二天去镇医院看病,大夫说 :查不出明显疾病,可能就是老了(那年父亲80 在当地就算高寿了)

我发现父亲屋里有很浓的六六粉味。我弟弟说:由于下雨多,睡土炕的每家都有很多跳蚤,所以每家都在炕上撒六六粉。

我想父亲是否是六六粉中毒?又想,每家都撒,为什么别人不中毒呢?最后我认为,都在炕上撒六六粉,没有病的人每天在炕上睡觉6~9小时。而我父亲,由于多年前的股骨颈骨折未及时去看,行动不便,加上年老,一天在炕上要呆20个小时以上。所以别人不中毒,他也可能中毒。

于是我让他搬到另外一个屋里的木床上。一天后精神就明显好转。又过一天,不仅精神好了许多,也想吃饭了。病好后以活了10年,活到90岁过世,是当时我们村男人最长寿的两个人之一。

最后我想对搬入新房的人说一句:若入住新房的是,或者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及婴儿,由于他们在屋里的时间很长,要注意避免室内污染对他们的伤害!住新房的婴幼儿患白血病的几率明显高,就可能与此有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5458-1235676.html

上一篇:历史 文化59: 鬼子枪杀八路军及其他革命者
下一篇:历史 文化60: 八路军清除日军密探
收藏 IP: 117.15.162.*| 热度|

12 杨正瓴 刘炜 郑永军 杨学祥 武夷山 刘钢 杜占池 夏炎 许培扬 王汉森 王安良 杨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