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爱中
谁偷走了我们的梦想? 精选
2014-4-26 21:06
阅读:15550
标签:梦想, 科学家


  作为一个1978年后出生的农民的儿子,可以说赶上了好时代。从小就被灌输了理想。那个年代崇拜科学家,所以我的理想就是科学家。甚至今天经历了风风雨雨后,偶尔还会和学生说说,我还在为这个理想奋斗。但有点心虚了。

进入大学前,我的成绩一直还可以,所以所有人都认为我肯定能考上大学,是个知识分子。也因为是身体单薄,在家干农活相对哥哥姐姐们少,而被周围的人认为只会读书。自己有时候甚至也会认为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了。不过现在回头看看,同现在的很多年青人比起来当初我还是很能干的,插秧、收割、除草所有的农活我也干了十多年,也做得不错,记得初中时,有个暑假全家人的衣服都是我拿到池塘里面手洗。农民的孩子,一家7口人,都忙着双抢(双季水稻收割与插秧),我洗衣虽算轻活,但对一个孩子也并非易事。农民的生活经历及那个火热的年代让我坚定了科学家的梦想。

大学里,我不是第一名,但绝对是最努力的。学本专业同时,辅修了计算机专业,并将图书馆的名著进行了恶补,基本看完了图书馆名著。因为进大学前基本没看过小说,首先没书可看,其次当农民的父母认为看小说影响学习。可大学里,我的科研路并不是努力就能实现。首先,我的哑巴英语成了一大难题。虽然很努力,也考及格了四级。但基础太差,也没多少兴趣,居然考研考不及格。虽然我在数学建模竞赛拿了全国一等奖、国际一等奖,但是还得毕业到一个水电站工作。

工作2年基本坚持看看英语,因为还有个科学家的梦想。2年后英语从当初的40分到最后考了70多分,顺利回校开始了研究生生涯。读研究生时,自认为开始了科学家之路。基于我本科阶段的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所以读研很轻松,也帮导师完成了不少课题。可发现我的梦在逐步的破灭。研一时,同中山大学一个教授合作课题,去了中山大学,发现他们特忙,当时对他们的总结是教授写报告,副教授打印,讲师装订。原来他们科研就是写一些没多少用处的报告。研二时到了中科院,中科院一直是我崇拜的地方。可中科院的研究员与研究生们的研究工作,很大的程度上让我的梦逐步回到现实中。那些拿着国家大量经费的大科学家们天天忙的工作基本和科研没多少关系,充其量就是个包工头,真正做一点科研的往往是学生和没项目经费的年青人。所以毕业时,我对科学院没多少兴趣,想想去高校即使做不成科学家,还可以当个老师,做一点有用的事。

于是乎,我就成了一名高校教师。现在虽说打着做科研的旗号,写着没多少用处的报告和论文。不过只敢给自己定位一个科研工作者,再也不敢奢望成为一个科学家了。童年梦想中的科学家,在中国已经很难找到几个,我也就不再奢望。只求踏踏实实做好本分工作。

现在,偶尔听到有学生说相当科学家,我心里会说:“还没碰壁”。我们的大学教育,学生们太轻松就能混个毕业,老师们忙着课题,忙着写报告,有多少认真教学呢?言传身教,学生们逐步的看清了科学家不过如此。研究生阶段,学生们大都成了民工,基本没多少自己的想法,这又如何成为科学家?

科学家都去哪儿了?或许这个世界确实并不需要太多的科学家,也不可能出太多的科学家,我等平庸之人只能做个科研工作者,踏踏实实做好本份工作。能为科学大厦填一片瓦足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叶爱中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5128-78889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