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ruijiao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博文

北京60年一遇的暴雨是天灾更是人祸,是政府责任的缺失!

已有 7671 次阅读 2012-7-22 10:31 |个人分类: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暴雨, 突如其来, 北京城, 北京遭遇, 防水系统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强降雨,目前已经导致10人死亡,1.5万人转移。昨日一直阴霾的北京城里天空突然变脸,随着狂风呼啸,雷鸣电闪,猛烈的暴雨突如其来,水流如注。这一天,恰逢周末,只片刻功夫北京城便成"水乡泽国",部分地区交通顷刻间处于混沌状态,焦灼不堪。长安街、二环路、三环路……相继"告急",一辆辆熄火的汽车犹如一只只瘫痪的水牛趴在水中央动弹不得,行人们小心翼翼地在水中探索着回家的路…


同时在这次暴雨中也出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新浪微博网友 panghurui新浪個人認證#北京暴雨##加油北京#一个堵在车上临产的母亲;一个趴在水里疏通下水道的大爷;一个死在二环路上的兄弟;一个牺牲在救援前线的派出所长;一群挡在没了井盖的排水沟前的环卫工人,一群被大雨淋透的交警,一群搭载路人的好心朋友,一群招呼无法归家者留宿的爷们!加油北京!这一群小人物创造了历史!

张泉灵新浪個人認證一场大雨,十人死亡。很多正能量,守井盖子的工人,奋战一夜的消防、警察、互助的路人,自发去机场接人的望京人....但传递正能量要和反思检讨同时进行,不然倒像是躲避什么了。200多毫米的雨,创纪录了。但创记录的雨后面就没有中国城市建设长期重地面轻地下的恶果?这不是北京一个城市需要的反思。

王关彭新浪個人認證今早一刷新微博看到的总是因为北京暴雨引发的一系列事迹的各种赞颂!如果在几年前第一次北京暴雨引发严重后果时,政府相关部门能开始着手改造地下排水系统,那么昨天可能英雄不会变为烈士,广渠门下不会出现死的那么冤的市民!我们的见义勇为,我们的热心相助,其实不过是政府不作为下的无奈之举!

成升亟需关机重启微博達人我不管你北京的暴雨是多少年一次,但是在一国首都居然死人了,你不觉得丢脸么?!人民总是善良的,不要拿北京城里人们的热心想助转移话题,尼玛政府这么多年都做了些什么,有这么好的人民还把城市搞成这样,你不觉得可耻么?!严重鄙视那些把灾情当成喜事报道的无良媒体!监督质询政府才是你们该做的!

 官媒@人民网新浪機構認證【媒体:暴雨中的北京人值得尊敬】这场暴雨带来麻烦和困难,但暴雨中传递互助的温情,暴雨中出现了英雄的身影。北京人,值得尊敬。昨天这场暴雨,61年来最大,给北京市民和政府以巨大的困难和考验。暴雨前后,各部门全力以赴。有人奋战着,有人倒下了,有人平安了,有人还在路上。http://t.cn/zWXO8C9

也有网友打趣地说:今晚北京暴雨让我们明白的道理:1、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心爱的人来北京看海,在地铁口看瀑布;2、北京地铁站今晚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积水潭;3、有车族们,知道为什么私家车要交“车船税”了吗?



然而,在这些感动和感慨之后,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这本应该可以避免的灾祸的,在北方出现非洪水造成的市区内涝,真的是一个奇迹。2004年,2011年也发生过强降雨造成的北京市区内涝,出现人员伤亡。别说在如此大的暴雨之后,就是平时稍微大一点的雨,也会引起北京城市街道雨水淤积。难道北京的排水系统就这么差劲么。
1862年,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龙应台曾说: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因为“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能看出它的真面目。


据调查,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有着一个堪称庞大的排水系统。北京市水务局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城八区共有地下排水管网5227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距离。

  目前,北京市城区道路排水一般按1至2年一遇,重点地区按3至5年一遇,立交桥雨水泵站按2至3年一遇设计。相对于更常听到的“几十年一遇”乃至“上百年一遇”的河道防洪标准,这个城市道路排水标准也许会让人感到不解。

  专家解释说,城市道路排水标准和河道防洪标准不是一个算法。城市道路排水说的“1至2年一遇”指的是降雨量,而河道防洪的“几十年一遇”指的是水文流量,这是两个不同的标准。

  北京市水务局提供的资料表明,北京的城市排水系统标准并不算高。如果把“几年一遇”的标准换算成降雨量的话,北京城市排水设施应对每小时30毫米、50毫米的大雨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的积水情况。但如果雨降到了每小时50-70毫米暴雨级别,道路可能会出现一些短时的积水、滞水的情况。

国外城市的排水系统,纽约是按“十至十五年一遇”标准;东京是按“五至十年一遇”标准。而在中国,北京一般按“一至两年一遇”标准,武汉还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建的;杭州和南昌的城市排水系统,同样是“小马拉大车”,排水标准严重滞后。

  在一些发达国家,防城市内涝早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比如,美国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制度,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规定得相当详尽;德国有《城市内涝保险法》,不仅减轻了政府的防洪负担和压力,也培养了公民防洪意识;日本有《下水道法》,对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项技术指标都有严格规定。而在我国,尽管也有一部《防洪法》,但在防城市内涝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排水系统遭遇尴尬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之声”观察员张政法教授认为,由于地下排水系统不是面子工程,很多城市疏于监管和规划。

 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一档节目-《岩松看日本》,期间展示了东京神殿般的下水道系统,使人叹为观止, 在这样的排水系统,对于各种强降雨都能轻易化解,虽然说是能处理50年一遇的暴雨,其实不止。

最先进排水系统:揭秘日本“地下神殿”

  日本人以其先进的、足以自夸于世界的土木工程技术在埼玉县(Saitama)修建了一座宛如奇幻电影场景的暴雨排水系统,以防止台风季节因为暴雨而可能出现的洪灾,守卫日本东京地区,避免受水灾侵袭。

最先进排水系统:揭秘日本“地下神殿”

  由1992年开始建设的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组成,每个混凝土立坑有65米高(约22层楼)、32米宽,在地下50米深处,由6.3公里长的隧道串接而成,除此之外,还有一座巨型调压水槽:25.4米高(约八层楼)、177米长、78米宽,内有59支混凝土支柱,总贮水量为670,000 立方米,以14000匹马力的涡轮机达到最大排水量每秒200立方米。

最先进排水系统:揭秘日本“地下神殿”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这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

最先进排水系统:揭秘日本“地下神殿”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最先进排水系统:揭秘日本“地下神殿”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从污水排放阶段就开始介入。他们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导入下水道中,因为油污除了会造成邻近的下水道口恶臭外,还会腐蚀排水管道。东京下水道局对此倡导的解决办法是:用报纸把油污擦干净,再把沾满油污的报纸当做可燃垃圾来处理。更干脆的办法是做菜少用油。下水道局甚至配备了专门介绍健康料理的网页和教室,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最先进排水系统:揭秘日本“地下神殿”

  东京设有降雨信息系统来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并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利用统计结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区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比如,东京江东区南沙地区就建立了雨水调整池,其中最大的一个池一次可以最多存储2.5万立方米的雨水。来源新华网发展论坛)


【中国城市,上半身基本上很靓,下半身基本上很烂。】

我们无为的政府是不是只会做表面上的政绩工程,对于存在隐患的问题总是避而谈之,出现事故总是各种推卸责任,良心何在,中国悲哉,人民悲哉。
【参考】
 漫谈北京排水系统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19455/note/85695213/
 东京圈排水系统   http://baike.baidu.com/view/6048617.ht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50913-594555.html

上一篇:荷塘悦色@清华大学,圆明园
下一篇:燕京难得风光难得好-虽饱经风雨,然风骨犹存
收藏 IP: 159.226.43.*| 热度|

5 李子欣 周永胜 陈小润 Majorite ljx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