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日本友人 川田梅子妈妈
小时候,妈妈就说我脾气犟,嘴不够甜。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也很难开口叫谁个什么。能够称川田梅子女士为妈妈,的确是情出有因。
我是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日本称作“旧正月”的前夕来到日本的。虽然日本过旧正月的习俗已经几乎消失了,但福井县的大野市却选择在春节,这个时候举办了一次日中友好活动。那天一大早,我们五家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家庭, 分别坐在大野市专程来接我们的两辆面包车里,从位于福井市的福井大学出发了。
在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中, 初来咋到的激动与好奇,使我的眼光一直“紧盯”着车窗外流动的山峦:充满浪漫情调的雪中美景,一向胆小的我竟然忘记了雪中爬山的惧怕,不知不觉车子已穿山越河一个多小时,来到一个服装工厂。
来日本后发现超市和工厂并不一定在城区,有的大超市就是一个大“方块”孤零零地堆在一片开阔的停车场中间。而且日本的超市和百货店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或标志,对于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从名字或标志上并不能判断出那个大“方块”里是干什么的。我就曾有过徘徊而不敢冒然走入的笑话。
话说远了,拐回来说,我们眼前的服装厂就座落在一个少有人烟的大山坡上。
我们走进车间,每一台机器前的姑娘正在忙着做女性内衣,原来这些姑娘都来自祖国的吉林省。她们就是是研修生。
在会议室里,工厂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他们与中国合作的事情。我只记得他们说是在“89”封锁时最早和中国合作的。当时我在想这些姑娘每天都生活在这里,尽管山清水秀,但也太寂静、离现代生活太遥远了一些。
离开工厂后,我们来到大野市的乡土文化会馆。我们和等候在那里的日本朋友一起打年糕、吃饭、联欢后,我们五家被分配到五户日本人家“同吃同住”,我们一家三口被分到川田梅子女士的家中。
川田梅子女士看上去十分开朗和善,开车来接我们“回家”的是她的老伴,一位不太言谈却和蔼可亲的老人。当老人打开家门请我们进入时,我们被他们的家“唬”住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家,光门口的厅就有三、四十平米,往里的深度和楼上的情况我觉得就没法把握了。总之,那一次在她家吃了两顿饭、洗了一个澡,住了一宿。当时她的家人给于我们十分热情的接待。可是爱激动爱说话的我,当时的日语水平实在是有限,只会望着餐厅落地窗外那飞舞的雪花一遍一遍地说:“きれいですね!”(好漂亮啊!)
第二天我们离开她家参加集体活动----雪的节日, 她和老伴不仅送我们到集合地, 而且还一直陪我们一起活动。 记得那天有一种活动,是台上向台下抛袋装小吃, 非常热闹好玩。我们在雪中跳啊、跑啊、抢啊、笑啊·┅┅我们把抢到的小吃集中在一起,末了我们的“战果”竟装满了一个不小的纸箱。这个活动好象一下子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如祖孙一家似的,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而后我们一起喝日本酒、喝螃蟹酱汤┅┅直到我们坐上了返程的车子,两位老人才依依不舍地与我们告别。
从那次离开大野后,我们一直没有中断过联系。梅子女士几乎每年都和老伴去中国旅游,回来后她用那“半生不熟”得“可爱”的中文,把她在中国的感受告诉我们。有一次她写到:“在华清池散步好神气!”让我们感到特别亲切,因为华清池畔是我们的故乡,是儿时玩耍的地方。
离开福井来东京时,我们全家去她家辞行,她把儿子、儿媳和孙子都叫了回来。时隔三年,我们的日语也有了进步,因此,聊天的内容和气氛也“活泛”了许多。当她得知我们已怀了老二后,一遍遍地叮咛我们生了一定告诉她,并说:“你们的母亲远在大海那边,这里就是你们的家,我就象妈妈一样牵挂着你们,希望你们常回娘家来。”
女儿诞生后,她寄来漂亮的衣服、小被子、纸尿布等,让我们真的感受到了如同母亲似的关怀,从此我们开始在书信中称呼她为:梅子妈妈。
她的老伴在10年前因病去世后,她经常来东京旅游、参加亲戚的婚礼,也顺便看看我们。从我们相识到如今,20年过去了,每年在大米收获后,我们都会收到三十公斤一大袋子她家种的大米。
前几天,她打电话说“活动过头了”,最近,减少了活动,医生要她多休养。想想也是,八十多岁的她打网球、游泳、义务教中国留学生日语……的确太忙了。
我们衷心地祝愿她“好人一生平安”,永远快乐健康!
1995.2
199
1998.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