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l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lz

博文

日本男人对中国式“贤妻良母”也说NO 精选

已有 8596 次阅读 2016-3-2 08:04 |个人分类:文化漫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 贤妻良母, 日本男人

 日本男人对中国式“贤妻良母”也说NO

   我把小文“日本女人并非中国式‘贤妻良母’”给日本人田中先生看,因为田中先生不仅中国语说得好,而且他的前妻是日本人,现在的妻子是中国人。我问他:“问您一个不该问的问题,请原谅我的失礼,在您现在的家庭生活中,有没有过偶尔想起过前妻的好的一点?”

   田中先生,常常不太接受我把他和妻子的不同看成中日文化的不同,他总是强调那是个人的差别,或者是男女思维习惯的不同。如果我要问他,你觉得中国妻子和日本妻子有何区别?相信他是不会直接回答我的问题的。看着他有些过于认真的神情,我连忙道歉:“不好意思,不该问这样的话题,失礼失礼。”听完我的话,他有些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这么比的话,还是有的,偶尔会想到以前家里很安静,现在家里有些吵闹。”

   “您说的吵闹,是指说话声音大,还是话太多?”我失礼地穷追不舍。

   “声音大也有,也有一些日本人互相从来不会问的问题也会问”他似有所思地说道。

   “比如什么?”我继续打破砂锅‘纹’到底。

   “比如选举投票,她会问投给谁了?不回答都不行,一直追着问”

   “如果您回答了,还会接着问为什么投给那个人的?”我忍不住笑着替他回答。

   听到这里,中国人一定会笑:那个政治选举又不是什么秘密!有必要遮遮掩掩吗?更何况是夫妻呢,不就随便聊聊而已,至于那么严肃认真吗?

   可田中先生很认真地说这属于个人隐私范畴,日本人之间绝不会有人问他人这样的问题的,家人之间也一样。

   想起一位做翻译的日本人给我说过:一次,从中国来的一对夫妇,在大家面前,夫人用手帮丈夫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令他觉得异样。我就问田中先生,如果在公众场合,您夫人帮您整理一下头发,或者取掉领子上的一根落发,或者擦一下您脸上自己看不见的地方,您觉得怎么样?他立即回答:不好不好……

   田中的回答令我意外,我们中国男人,在外边,如果妻子帮自己整理一下自己看不见的地方,那是体贴照顾的贤慧之举啊!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可田中先生的NO是那么快速坚决。

   这应该是文化的区别,我想起嫁给日本人的小李常常失望地说:我永远是外人,和他们之间缺乏连带感。就接着问田中先生“日本人对连带感怎么理解?”田中先生给我写了一段歌词,大概的意思就是:那个时候我们看着花,心中都在说花儿好美啊!说完,他端起茶杯,举例说,比如此时此刻,两个人喝着茶,目光交会的那一刻心中响起共同的声音:真好喝。

   “天呢!中国的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生死与共的连带感,在日本是难寻其踪?难怪嫁给日本人的女人们常常感慨,永远不知道日本人在想什么!”

  听着我的感叹,田中先生突然说:“你的话很有启发力,我想起李小龙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Don’t think. Just feel这句话就是日本人的写照。日本人的感觉可能都在这个FEEL,说不知道日本人在想什么,这话说中了。因为日本人根本就没有想。只有感觉,一切始于感觉。从国家大事,到家庭私事都是如此吧!”

   听着田中先生的话,脑海里浮现出的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中国的经典,融会于日本人的灵魂之中了!

   而今天的中国人,太能道了,太善道了,动不动就头头是道,有事没事都津津乐道……“乐于道”的中国人令“不可道”的日本人感到的都是“非常道”,于是烦;相反“不可道”的日本人令“乐于道”的中国人着急、上火、猜疑、迷失……中日两国,也许差异就在于此吧!从国家的外交到夫妻相处,大同小异。

         红叶随笔 20160302

发表于《中文导报》2016年4月第二期(总1090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50818-959869.html

上一篇:日本女人并非中国式“贤妻良母"
下一篇:我的日本友人戸田清一社长
收藏 IP: 221.11.20.*| 热度|

27 蔡小宁 田云川 郑小康 朱晓刚 文玉林 黄永义 柳竹浠 鲍海飞 张鹏举 林怀俊 李天成 陈亮 曹须 孙友甫 应行仁 陆绮 金拓 魏焱明 强涛 李颖业 王嘉文 刘全慧 dulizhi95 bridgeneer shenlu mxt110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