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world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lloworld3

博文

关于“融资”的一点伦理思考

已有 2118 次阅读 2016-1-28 14:28 |个人分类:货币之谜|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GDP, 中国经济, 伦理

图上的绿线,是历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GDP的比率,2015年的相关数据已经公布,计算出来这个比率是206%。显然,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大幅上升发生在2008年以后,乃四万亿刺激所致。在2010、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GDP本来已趋稳定,之所以后来又继续上升,是因为分母GDP上不去了。

8年时间,世界可以发生很大变化,8年前智能手机还没普及,走到哪里人们都在埋头看手机的情景还没出现;8年前中国GDP的增速是现在的两倍,社会融资规模存量/GDP只有120%,而现在是206%。

据我了解,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最现实的争议和问题是:在现在的危机中,银行要不要给企业直接续贷。生意人和经济学者都曾向我抱怨:银行不能直接给企业续贷,使得企业背负了沉重的融资成本压力——也就是说,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通行做法是,贷款到期还上后,才能再贷,许多企业到这个关头就只能从其他途径借钱(往往是高利贷)先还清银行,待银行结清这一笔贷款,再重新贷出来、还给高利贷债主。

对企业来说,这笔钱不过是从银行账上走一遍,何不干脆直接续贷?少了这个程序,也就省了高利贷利息,既然国家一直在说要给企业减负,银行为何不帮着减一减?这个要求之所以看起来合理,是因为银行贷款越来越像某种永续债——永续债本来讲的是政府债券,即一旦发行出去,永远不用收回,因为人们永远可以在市场上把它转手给别人,所以政府发债,是只借不还的债(当然不是所有政府债券如此)。

企业也似乎可以享受发行永续债的待遇——当然接盘侠始终是银行,只不过银行要求企业定期将钱还一遍,企业因此怨声连连。

说到底,(有能力找银行借钱的)企业、银行是绑在一根线上的蚂蚱。企业说:你不借?好,那我就破产了,就还不起了。地方政府扶持的大企业、大国企,行业抱团的企业群,都有这样的叫板能力。所以,才需要中央出来喊“清理僵尸企业”。

所以,僵尸企业清理的成效,大概可以从以后的社会融资规模或人民币贷款余额这些数字看出来?呵呵。明年上升的幅度小一点点,大概就很不错了。

我曾经跟朋友讨论过借钱(也包括股权融资)的伦理问题,讲到民间“借得到别人的钱是能力的象征,借钱给别人是无能的象征”的说法,隐含批判意味,朋友反对。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想可能并不是借钱本身有问题,你情我愿的事没有什么问题,有赚钱机会大家一起商量也没问题,然而考虑到具体的环境和制度条件,借钱确实跟不道德联系在一起,并且这似乎也跟群众的“道德直觉”相符,比如老干妈宣布永不上市,网民们集体叫好。

如今搞个APP都至少几百上千万的“风险投资”,10年前,这可是一个程序员坐在家里零成本就能搞定的事。当然了,这些钱变成了五花八门的营销支出,很大一部分返利给了消费者。反正是愿打愿挨的事儿。据说,上海政府准备要用财政补贴风投项目失败的损失,这自然也是愿打愿挨,谁叫上海有钱。

仔细想想,话说回人本身。一个人,想做成件什么事,自然不能单靠自己,可要是为了跟人“合作”、壮大力量,或想着趁势争取些什么好处、利益,往往就失了初心,或者把时间精力花在吹牛说大话上、搞人际关系上。

据说,我们的GDP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无效的投资,我想,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发泄式的消费;那么我们两倍于GDP的社会融资规模里,大概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人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所以才要“融资”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46210-953037.html

上一篇:9000多篇会议论文被IEEE学术文献数据库撤稿
下一篇:为什么我不喜欢谈高考
收藏 IP: 120.52.2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8: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